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8页 |
·航空母舰与舰载飞机 | 第15-16页 |
·舰载机着舰环境与助降系统的发展历史 | 第16-17页 |
·舰载直升机解耦控制技术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ICOLS 改进型光学助降系统 | 第19页 |
·半自动仪表着舰ILS 侧向引导系统 | 第19页 |
·舰载直升机显模型跟踪飞控系统设计 | 第19页 |
·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ICOLS 改进型光学助降系统工作原理 | 第21-25页 |
·引言 | 第21页 |
·“艾科尔斯”(ICOLS)助降系统工作逻辑 | 第21-24页 |
·远程激光助降系统 | 第22页 |
·近程助降系统 | 第22-24页 |
·“艾科尔斯”(ICOLS)光学助降系统工作过程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基于ICOLS 光学助降系统的人工着舰纵向系统设计 | 第25-47页 |
·引言 | 第25页 |
·ICOLS 远程激光助降纵向系统结构配置 | 第25-26页 |
·近程改进型菲涅耳透镜系统结构配置 | 第26-27页 |
·各环节数学模型 | 第27-29页 |
·航母数学模型 | 第27-28页 |
·飞机数学模型 | 第28页 |
·飞行员数学模型 | 第28-29页 |
·光波束运动方程 | 第29-30页 |
·激光波束运动方程 | 第29页 |
·改进型菲涅耳透镜光波束运动方程 | 第29-30页 |
·改进型菲涅耳透镜助降系统控制律 | 第30-33页 |
·保持光波束在惯性空间稳定的助降系统控制律 | 第30-31页 |
·保持光波束某一点在惯性空间稳定的助降系统控制律 | 第31-32页 |
·保持光波束在惯性空间绝对稳定的助降系统控制律 | 第32-33页 |
·终端误差方程的计算 | 第33-34页 |
·ICOLS 纵向系统显示机理及仿真实现 | 第34-35页 |
·激光显示机理及仿真实现 | 第34-35页 |
·改进型菲涅耳透镜显示机理及仿真实现 | 第35页 |
·人工着舰引导的飞控律设计 | 第35-38页 |
·动力补偿系统(APCS) | 第36-37页 |
·直接升力控制(DLC) | 第37-38页 |
·ICOLS 光学助降人工着舰引导的仿真验证 | 第38-45页 |
·仅考虑海浪作用 | 第39-42页 |
·考虑海浪和舰尾流作用 | 第42-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基于ICOLS 光学助降系统的人工着舰侧向系统设计 | 第47-66页 |
·引言 | 第47页 |
·ICOLS 光学助降侧向系统结构配置 | 第47-49页 |
·着舰引导系统各环节的数学模型 | 第49-50页 |
·飞机数学模型 | 第49页 |
·飞行员数学模型 | 第49-50页 |
·航母数学模型 | 第50页 |
·光波束运动方程 | 第50-52页 |
·航母前进的影响 | 第50-51页 |
·海浪作用的影响 | 第51-52页 |
·人工着舰引导的飞控律设计 | 第52-63页 |
·方向舵控制律设计仿真 | 第53-60页 |
·副翼舵控制律设计仿真 | 第60-63页 |
·ICOLS 侧向系统显示机理及仿真实现 | 第63页 |
·ICOLS 光学助降系统侧向引导系统的仿真验证 | 第63-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基于ILS 半自动着舰侧向引导系统实时化仿真程序开发 | 第66-76页 |
·引言 | 第66页 |
·仪表着舰侧向引导系统的设计及仿真 | 第66-67页 |
·系统离散化及仿真验证 | 第67-69页 |
·实时仿真程序开发 | 第69-74页 |
·类的设计与实现 | 第70-72页 |
·精确定时的实现 | 第72-73页 |
·实时化仿真程序流程 | 第73页 |
·仪表着舰侧向引导系统实时化仿真结果 | 第73-74页 |
·小结 | 第74-76页 |
第六章 基于ILS 半自动着舰侧向引导系统的演示系统开发 | 第76-80页 |
·引言 | 第76页 |
·多线程技术 | 第76-77页 |
·演示系统简介 | 第77-79页 |
·自动演示模态 | 第77-78页 |
·人工演示模态 | 第78-79页 |
·小结 | 第79-80页 |
第七章 控制阵解耦的舰载直升机显模型跟踪飞控系统设计 | 第80-94页 |
·引言 | 第80页 |
·系统基本结构及设计原理 | 第80-82页 |
·系统设计举例 | 第82-87页 |
·解耦矩阵设计 | 第82-84页 |
·控制阵设计 | 第84-85页 |
·在控制结构配置中引入作动器、助力器旋、翼动力学模型 | 第85页 |
·数字仿真验证 | 第85-87页 |
·性能评估 | 第87-88页 |
·外回路设计 | 第88-93页 |
·外回路结构配置 | 第88-89页 |
·传递矩阵T 的确定 | 第89-91页 |
·控制律设计(根轨迹法) | 第91-93页 |
·小结 | 第93-94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4-96页 |
·工作要点及主要成果 | 第94-95页 |
·ICOLS 改进型光学助降引导系统的研究 | 第94页 |
·仪表着舰侧向引导系统的实时化演示仿真平台开发 | 第94页 |
·控制阵解耦的舰载直升机显模型控制系统开发 | 第94-95页 |
·课题研究及发展方向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