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成型制造中分层处理技术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9页 |
·引言 | 第12页 |
·快速成型制造技术概述 | 第12-16页 |
·快速成型制造技术原理 | 第12-14页 |
·快速成型制造工艺 | 第14-15页 |
·快速成型制造技术的应用 | 第15-16页 |
·快速成型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方向 | 第16-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RP&M技术发展趋势 | 第18-20页 |
·开发概念模型机 | 第18-19页 |
·研究新的成形方法和工艺 | 第19页 |
·基于RP&M的远程设计与制造集成系统研究 | 第19-20页 |
·快速成型制造中的分层处理技术 | 第20-25页 |
·快速成型制造中的数据处理过程 | 第20-22页 |
·分层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基于STL模型的分层处理技术 | 第22-23页 |
·基于其它数据模型的分层处理技术 | 第23-25页 |
·基于STEP-NC的RP&M集成制造系统 | 第25-27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 第27-29页 |
第2章 STL数据模型可视化的实现 | 第29-46页 |
·引言 | 第29页 |
·STL数据文件格式 | 第29-31页 |
·可视化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31-32页 |
·OpenGL概述 | 第32-35页 |
·OpenGL的组成 | 第33-34页 |
·OpenGL的基本工作流程 | 第34-35页 |
·OpenGL程序设计的相关设置 | 第35-36页 |
·STL模型数据的读取和处理 | 第36-39页 |
·STL模型的绘制及动态显示 | 第39-45页 |
·光照处理 | 第39-41页 |
·视图窗口及投影模式 | 第41-43页 |
·实体模型的绘制与动态显示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3章 STL模型分层处理算法研究 | 第46-62页 |
·引言 | 第46页 |
·STL模型现有分层算法分析 | 第46-50页 |
·STL模型分层处理的基本过程 | 第46-47页 |
·STL模型分层处理的现有算法概述 | 第47-50页 |
·基于几何拓扑信息提取的分层算法 | 第48页 |
·基于几何特征分类的分层算法 | 第48-49页 |
·基于STL模型几何连续性的分层算法 | 第49-50页 |
·基于分组排序的对边求交分层算法原理 | 第50-53页 |
·分组排序 | 第50-52页 |
·对边求交 | 第52-53页 |
·分组排序对边求交算法的实现 | 第53-59页 |
·分组排序的实现 | 第53-54页 |
·三角面片与切平面位置关系的分析 | 第54-55页 |
·交点的求取 | 第55-56页 |
·切片轮廓数据的处理 | 第56-59页 |
·不封闭轮廓线的处理 | 第57-58页 |
·冗余点的处理 | 第58-59页 |
·算法的实施步骤 | 第59页 |
·算法应用实例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4章 基于STEP-NC的几何模型特征提取 | 第62-81页 |
·引言 | 第62页 |
·STEP-NC概述 | 第62-65页 |
·STEP-NC研究现状 | 第62-64页 |
·STEP-NC的体系结构 | 第64-65页 |
·AP203中性文件结构分析 | 第65-67页 |
·AP203中三维几何实体的表达方法 | 第67-70页 |
·三维几何实体的表达方式 | 第67-69页 |
·AP203中几何实体信息的表达 | 第69-70页 |
·STEP-NC的信息建模语言EXPRESS | 第70-73页 |
·EXPRESS的数据类型 | 第70-72页 |
·EXPRESS的实体说明 | 第72-73页 |
·AP203中几何模型特征提取的实现 | 第73-79页 |
·EXPRESS到C++映射关系的建立 | 第73-77页 |
·词法分析及特征数据读取 | 第77-79页 |
·本章小节 | 第79-81页 |
第5章 基于STEP-NC的几何模型分层算法研究 | 第81-97页 |
·引言 | 第81页 |
·切平面与边界线的求交算法 | 第81-87页 |
·基本边界线的表示方法 | 第81-84页 |
·几何图元空间坐标系的求解 | 第84-85页 |
·边界线求交算法的实现 | 第85-87页 |
·切平面与直线的求交 | 第85-86页 |
·切平面与二次曲线的求交 | 第86-87页 |
·切平面与基本类型曲面的求交算法 | 第87-95页 |
·切平面与一般二次曲面的求交 | 第87-88页 |
·切平面与球面的求交 | 第88-89页 |
·切平面与圆柱面的求交 | 第89-95页 |
·切平面与圆柱面的相交检测 | 第89-92页 |
·切平面与圆柱面的交线算法 | 第92-95页 |
·分层算法的实施步骤 | 第95页 |
·本章小节 | 第95-97页 |
第6章 基于CLI标准的快速填充算法研究 | 第97-111页 |
·引言 | 第97页 |
·现有扫描填充方式分析 | 第97-100页 |
·往返直线扫描法 | 第97-98页 |
·轮廓偏置扫描法 | 第98-99页 |
·分形扫描法 | 第99页 |
·分区扫描法 | 第99-100页 |
·其它扫描方式 | 第100页 |
·复合扫描填充算法研究 | 第100-107页 |
·轮廓环的方向及内外轮廓的判断 | 第101-103页 |
·轮廓环及内外轮廓的相关定义 | 第101-102页 |
·轮廓环方向的判断 | 第102页 |
·内外轮廓的判断 | 第102-103页 |
·轮廓偏置算法的实现 | 第103-104页 |
·基于交点排序的分区扫描算法的实现 | 第104-107页 |
·扫描线与轮廓线的求交 | 第104-105页 |
·基于交点排序的分区算法 | 第105-107页 |
·层片填充数据的输出 | 第107-110页 |
·CLI标准简介 | 第107-108页 |
·层片填充数据输出实例 | 第108-110页 |
·本章小节 | 第110-111页 |
第7章 分层算法的实验验证 | 第111-116页 |
·实验装置介绍 | 第111-112页 |
·实验方案 | 第112-114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14-115页 |
·本章小节 | 第115-116页 |
第8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16-119页 |
·全文总结 | 第116-117页 |
·展望 | 第117-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