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环境下青少年道德缺失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13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背景 | 第11页 |
·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与说明 | 第12-13页 |
2 网络游戏的界定及现状 | 第13-17页 |
·网络游戏的界定 | 第13-15页 |
·网络游戏的概念 | 第13页 |
·网络游戏的特点 | 第13-15页 |
·网络游戏的现状 | 第15-17页 |
·我国网络游戏的现状 | 第15页 |
·一些发达国家网络游戏的现状 | 第15-17页 |
3 网络游戏影响下青少年的道德缺失现象 | 第17-24页 |
·网络游戏导致青少年道德心理偏差 | 第18-22页 |
·网络游戏导致道德观念混淆 | 第18页 |
·网络游戏弱化了道德责任认知 | 第18-19页 |
·网络游戏导致社会交际能力退化 | 第19-20页 |
·网络游戏造成亲情关系损害 | 第20-21页 |
·网络游戏导致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价值观滋生 | 第21-22页 |
·网络游戏导致行为失范 | 第22-24页 |
·网络游戏导致攻击性行为 | 第22-23页 |
·网络游戏导致违法犯罪 | 第23-24页 |
4 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原因 | 第24-30页 |
·自身因素 | 第25-26页 |
·青少年的特点 | 第25页 |
·青少年的特点与沉迷网络游戏的关系 | 第25-26页 |
·家庭环境因素 | 第26-28页 |
·学校环境因素 | 第28-29页 |
·学校对德育教育重视不够 | 第28页 |
·学校对网络教育重视不够 | 第28-29页 |
·社会环境因素 | 第29-30页 |
·黑网吧的危害 | 第29页 |
·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性 | 第29-30页 |
·社会公益性文化场馆的缺失 | 第30页 |
·社会期望值造成的压力 | 第30页 |
5 针对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应采取的策略 | 第30-42页 |
·一些发达国家所采取的措施 | 第30-32页 |
·美国的应对措施 | 第30-31页 |
·日本的应对措施 | 第31页 |
·韩国的应对措施 | 第31-32页 |
·青少年应加强自我约束 | 第32-33页 |
·青少年应以学业为重 | 第32页 |
·积极参加有益的活动 | 第32-33页 |
·注重与老师、家长沟通 | 第33页 |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教育 | 第33-36页 |
·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 第34页 |
·家长应及时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 | 第34-35页 |
·家长应以身作则教育子女 | 第35-36页 |
·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36-39页 |
·学校利用资源优势开展心理辅导 | 第36-37页 |
·学校应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程 | 第37-38页 |
·学校应多组织有益文体活动 | 第38-39页 |
·国家在矫正网络游戏的危害应采取的策略 | 第39-42页 |
·支持具有民族特色网络游戏的开发 | 第39页 |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游戏的审查力度 | 第39-40页 |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 第40页 |
·加强网络游戏危害性案例的宣传力度 | 第40页 |
·加大对网吧的监管力度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