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DNA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转基因植物产品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53页
   ·DNA 电化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第13-14页
   ·DNA 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第14-35页
     ·探针的固定第14-23页
       ·基底电极的选择第14-16页
       ·DNA 探针在电极表面的固定方法第16-23页
     ·固定效果的表征第23-26页
       ·电化学方法第24页
       ·光谱法第24-25页
       ·表面分析能谱法第25页
       ·显微学表征第25-26页
     ·杂交条件第26页
     ·DNA 杂交的电化学指示剂第26-35页
       ·杂交指示剂的选择第26-32页
       ·电活性指示剂类型第32-35页
       ·其它杂交指示方法第35页
   ·DNA 电化学传感器应用第35-37页
   ·DNA 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趋势第37页
   ·博士论文研究的设想第37-40页
 参考文献第40-53页
第二章 DNA在硬脂酸铝离子膜上的固定杂交及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BAR 和 CP4 epsps 的检测第53-75页
   ·实验部分第54-57页
     ·实验仪器第54页
     ·试剂和溶液第54-55页
     ·实验方法第55-57页
   ·结果与讨论第57-73页
     ·MB 在DNA/Al(III)/CPE 上的循环伏安行为第57-59页
     ·MB 在不同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特性第59页
     ·MB 在ssDNA/Al(III)/CPE 电极上的多扫循环伏安行为第59-60页
     ·MB 从不同修饰电极上的解离性质第60-61页
     ·DNA 固定和杂交条件的优化第61-66页
       ·碳糊组成的选择第61-62页
       ·Al(III)/CPE 电极制备条件的选择第62-64页
       ·杂交电位的选择第64-65页
       ·杂交时间对杂交效果的影响第65-66页
       ·杂交指示剂浓度的选择第66页
     ·溶液酸度对MB 伏安行为的影响第66-68页
     ·离子强度对MB 伏安性能的影响第68-69页
     ·BAR 和CP4 epsps 基因片段的的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第69-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第三章 DNA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阳离子膜上的固定及对转基因植物外源 NPTⅡ基因的检测第75-91页
   ·实验部分第76-77页
     ·仪器和试剂第76页
     ·实验方法第76-77页
   ·结果与讨论第77-90页
     ·MB 在DNA/CTAB /CPE 上的循环伏安行为第77-79页
     ·探针修饰电极的稳定性研究第79页
     ·修饰电极在MB 中扫描的峰电流值与扫速的关系第79-81页
     ·固定条件的优化第81-84页
       ·碳糊电极的制备第81页
       ·CTAB 自组装时间的影响第81-83页
       ·DNA 固定液pH 对DNA 修饰电极性能的影响第83-84页
       ·DNA 固定时间对电极性能的影响第84页
     ·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第84-85页
     ·不同杂交方法的比较第85-87页
     ·转基因油菜外源NPT II 基因的检测第87-90页
 参考文献第90-91页
第四章 DNA 的手臂分子共价键合固定及其转基因植物产品 NOS 和CaMV 35S 基因片段的检测第91-116页
   ·以乙二醇(Eg)为手臂分子在玻碳电极表面固定DNA 及对NOS 基因片段的检测第92-101页
     ·实验部分第92-94页
       ·仪器和试剂第92-93页
       ·实验方法第93-94页
     ·结果与讨论第94-101页
       ·手臂分子的选择第94页
       ·乙二醇在玻碳电极上的固定第94-95页
       ·铁氰化钾在不同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第95-96页
       ·MB 在不同修饰电极上的响应特性第96-98页
       ·MB 测试条件的选择第98-99页
       ·不同电极上扫速与MB 峰电流的关系第99-100页
       ·MB 在ssDNA/Eg/GCE 电极上的解离第100-101页
   ·以乙二胺为手臂分子制备DNA 传感器第101-108页
     ·实验部分第101-103页
     ·结果与讨论第103-108页
       ·MB 在不同修饰电极上的响应特性第103-104页
       ·手臂分子乙二胺在玻碳电极上的固定第104-105页
       ·磷酸氨基酯键的酸性水解第105-106页
       ·固定在电极表面的DNA 分子的变性和杂交性能第106-107页
       ·在玻碳电极表面直接固定DNA第107-108页
   ·手臂分子的作用第108-109页
   ·定量测定CaMV 35S 启动子基因片段第109-112页
   ·ssDNA/En/GCE 在转基因大豆NOS 基因PCR 扩增产物检测中的应用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6页
第五章 双核铜配合物与 DNA相互作用的研究第116-146页
   ·实验部分第117-118页
     ·仪器和试剂第117-118页
     ·实验方法第118页
   ·结果和讨论第118-144页
     ·丁二酮肟双核铜配合物[Cu_2(hdmg)_4]与DNA 相互作用的研究第118-134页
       ·Cu_2(hdmg)_4电化学特性第118-122页
       ·Cu_2(hdmg)_4与DNA 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第122-130页
       ·Cu_2(hdmg)_4与DNA 相互作用的紫外光谱研究第130-132页
       ·Cu_2(hdmg)_4与DNA 相互作用的粘度法研究第132-133页
       ·Cu_2(hdmg)_4在DNA 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第133-134页
     ·双(N-羟乙基氨乙基)草酰胺双联吡啶合铜(II)配合物与DNA 相互作用的研究第134-144页
       ·Cu_2(bpy)_2(HAO)_2~(2+)的电化学特性第135-140页
       ·Cu_2(bpy)_2(HAO)_2~(2+) 与DNA 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第140-142页
       ·Cu_2(bpy)_2(HAO)_2~(2+)与DNA 相互作用的紫外光谱研究第142-143页
       ·Cu_2(bpy)_2(HAO)_2~(2+)与DNA 相互作用的粘度法研究第143-144页
       ·Cu_2(bpy)_2(HAO)_2~(2+)在DNA 测定中的应用第144页
   ·本章小结第144-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48页
结论第148-15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50-152页
致谢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作业
下一篇:不同控释复合肥对夏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生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