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用优良无性系杂交柳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 ·植物组织培养与基因工程 | 第10-13页 |
| ·木本植物植株再生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林木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柳树的分类及生物学特征 | 第13-15页 |
| ·柳树的药用价值 | 第14页 |
| ·柳树遗传育种研究 | 第14-15页 |
| ·国内外柳树组织培养研究 | 第15-20页 |
| ·柳树组培快繁研究 | 第15-16页 |
| ·愈伤组织及再生研究 | 第16页 |
| ·遗传转化研究 | 第16-17页 |
| ·原生质体研究 | 第17页 |
| ·柳树等木本植物再生的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 ·其他方面研究 | 第19-20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柳树无菌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 第21-2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 ·试验方法 | 第21-2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7页 |
| ·不同消毒时间及浓度的影响 | 第23-24页 |
| ·无菌培养系获取 | 第24-25页 |
| ·继代增殖培养 | 第25-26页 |
| ·生根培养与移栽 | 第26-27页 |
| ·讨论与结论 | 第27-28页 |
| ·讨论 | 第27页 |
| ·结论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柳树愈伤组织的诱导试验 | 第28-45页 |
| ·愈伤组织的诱导预试验 | 第28-29页 |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 ·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 ·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继代培养试验 | 第29-31页 |
| ·植物激素的筛选 | 第29-30页 |
| ·不同培养基的影响 | 第30页 |
| ·AgNO_3 促进再生及愈伤诱导的效应 | 第30页 |
| ·试验结果观察与数据统计分析 | 第30-3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1-41页 |
| ·愈伤组织的诱导预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1-34页 |
| ·愈伤组织诱导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 ·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 ·讨论 | 第41-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柳树愈伤组织形态和细胞学观察 | 第45-51页 |
| ·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 ·徒手切片观察 | 第45页 |
| ·离析细胞观察 | 第45页 |
| ·石蜡切片观察 | 第45-46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48页 |
| ·徒手切片观察结果 | 第46页 |
| ·离析细胞的观察结果 | 第46-47页 |
| ·石蜡切片观察结果与分析 | 第47-48页 |
| ·讨论 | 第48-51页 |
| 第五章 柳树遗传转化的初步研究 | 第51-5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5-57页 |
| ·讨论 | 第57-58页 |
| 总结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68-69页 |
| 附图版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