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中国近海初级生产力分区计算模型 | 第13-10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7页 |
·海洋光合作用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第13-16页 |
·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 第16-19页 |
·初级生产力计算模型 | 第19-25页 |
·我国的初级生产力区域模型研究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模型的建立 | 第27-47页 |
·水柱初级生产力计算模型的各个模块 | 第27-32页 |
·光照强度的计算 | 第27-29页 |
·叶绿素a 垂直分布的计算 | 第29-31页 |
·P-I 曲线 | 第31-32页 |
·基于实测数据的模型参数拟合及参数敏感度试验 | 第32-41页 |
·叶绿素a 垂直分布参数 | 第33-37页 |
·光合作用参数 | 第37-39页 |
·参数的敏感性试验 | 第39-41页 |
·分区的划分 | 第41-45页 |
·遥感数据的获得和使用 | 第45-4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7-85页 |
·实测参数的拟合结果及分析 | 第47-62页 |
·叶绿素a 垂直分布参数 | 第47-55页 |
·光合参数 | 第55-62页 |
·初级生产力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2-77页 |
·平面分布 | 第62-73页 |
·周年变化 | 第73-76页 |
·综述 | 第76-77页 |
·讨论 | 第77-85页 |
·与实测方法的比较 | 第77-79页 |
·云覆盖度 | 第79-80页 |
·与VGPM 的比较 | 第80-82页 |
·模型改进的方向 | 第82-85页 |
第四章 模型的应用——水柱初级生产力计算程序 | 第8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4页 |
第二部分 胶州湾浮游植物光化学效率研究 | 第104-15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4-120页 |
·活体叶绿素荧光诱导的基本原理 | 第104-112页 |
·活体叶绿素荧光诱导测量仪器及其原理 | 第112-115页 |
·F_v/F_m值测定在藻类生理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115-120页 |
第二章 仪器与测量方法 | 第120-126页 |
·OS5-A+FM 藻类荧光仪测量原理及其精度 | 第120-121页 |
·暗适应时间的选择 | 第121-126页 |
第三章 2003-2004 年度胶州湾浮游植物光化学效率调查研究 | 第126-146页 |
·航次设置与采样方法 | 第126-127页 |
·胶州湾光化学效率的时空分布 | 第127-133页 |
·季度月大面调查结果 | 第127-131页 |
·重点站位的逐旬观测 | 第131-133页 |
·光化学效率与其他测量参数的相关性 | 第133-143页 |
·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关系 | 第133-134页 |
·与营养盐的相关性 | 第134-141页 |
·与初级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 第141-143页 |
·基于F_v/F_m实测值的初级生产力模型计算 | 第143-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3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153-154页 |
致谢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