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地下水防污性能与水质评价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11-13页 |
·地下水污染研究的现状 | 第11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工作的流程、技术路线、创新点以及文章的组织 | 第14-17页 |
·工作流程以及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论文的组织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地下水防污性能与水质评价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第17-28页 |
·系统的需求分析 | 第17-20页 |
·系统的用户 | 第17页 |
·系统的设计目标 | 第17-18页 |
·系统的设计原则 | 第18页 |
·技术方案 | 第18-20页 |
·系统功能与数据库设计 | 第20-28页 |
·系统功能设计 | 第20-21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21-28页 |
第三章 地下水防污性能与水质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28-40页 |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模型 | 第28-35页 |
·天然防污性能评价 | 第28-31页 |
·我国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评价方法的初步想法 | 第31-35页 |
·本文采用的评价模型 | 第35页 |
·地下水水质分类模型 | 第35-37页 |
·地下水质量分类 | 第35-36页 |
·地下水水质监测 | 第36页 |
·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概述 | 第36-37页 |
·模型的集成方式 | 第37-40页 |
·集成方法概述 | 第38-39页 |
·本文所用的集成方法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地下水防污性能与水质评价系统的实现 | 第40-52页 |
·系统开发环境 | 第40-41页 |
·系统各功能的实现 | 第41-52页 |
·用户管理 | 第41页 |
·数据库管理 | 第41-42页 |
·三维建模软件 EVS Pro的功能以及建模理论 | 第42-45页 |
·地下水防污指数计算 | 第45-50页 |
·地下水水质评价 | 第50-51页 |
·输出打印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地下水防污性能与水质评价系统的应用 | 第52-62页 |
·研究区华北平原的概况 | 第52-56页 |
·华北平原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 第56页 |
·华北平原天津地区的地质三维模拟 | 第56-58页 |
·华北平原天津地区地下水防污指数计算与分析 | 第58-60页 |
·地下水防污指数计算 | 第58-59页 |
·对地下水污染区的分析 | 第59-60页 |
·华北平原天津地区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60-62页 |
·不同行政区地下水质量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总结 | 第62页 |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