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引言 | 第9页 |
| ·背景资料 | 第9-12页 |
| ·地籍图 | 第10页 |
| ·我国目前的现状 | 第10-12页 |
| ·研究存在问题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研究问题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4-16页 |
| 第2章 三维地籍系统的理论方法 | 第16-27页 |
| ·概论 | 第16页 |
| ·三维地籍形态和三维地籍物 | 第16页 |
| ·宗地(二维)的空间权 | 第16-17页 |
| ·三维地籍形态的相关权利规定 | 第17-20页 |
| ·附加权Accession | 第17页 |
| ·地役权Easement | 第17-18页 |
| ·地上权Superficies Right | 第18页 |
| ·公寓单元权Apartment rights和共同权Condominium rights | 第18页 |
| ·房屋所有权和土地所有权的分离 | 第18页 |
| ·空域宗地air-space parcel和三维宗地3D parcels | 第18-19页 |
| ·水平所有权Horizontal ownership | 第19页 |
| ·三维地籍物的地籍登记 | 第19-20页 |
| ·2014地籍系统和核心地籍领域模型(CCDM) | 第20-21页 |
| ·三维地籍 | 第21-25页 |
| ·现行登记体系中的三维注释 | 第22页 |
| ·混合登记的地籍方案 | 第22-23页 |
| ·完全的三维地籍 | 第23-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 第3章 我国三维地籍物的登记管理机制和实例分析 | 第27-42页 |
| ·概论 | 第27页 |
| ·我国对三维地籍形态登记管理的相关规定 | 第27-30页 |
| ·第三(垂直)维上的土地使用权 | 第28-29页 |
| ·建筑物的区分所有 | 第29-30页 |
| ·我国三维地籍物的实例分析 | 第30-40页 |
| ·实例一:松柏大厦 | 第31-36页 |
| ·实例二:鹭江地下停车场 | 第36-38页 |
| ·实例三:桥形建筑物 | 第38-40页 |
| ·我国的土地、房屋产权登记模型 | 第40页 |
| ·我国三维地籍物确权登记方法初探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开发中国三维地籍数据模型 | 第42-53页 |
| ·概论 | 第42页 |
| ·在传统的地籍系统中引入新的概念实体 | 第42-45页 |
| ·三维宗地 | 第43-44页 |
| ·子宗地 | 第44-45页 |
| ·中国三维地籍概念模型 | 第45-50页 |
| ·宗地 | 第45-46页 |
| ·建筑物和其区分所有的专有部分 | 第46-47页 |
| ·产权人和权限 | 第47-49页 |
| ·土地登记和房屋登记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 | 第49-50页 |
| ·空间关系与空间结构表达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5章 三维地籍系统的验证与实现 | 第53-65页 |
| ·概论 | 第53页 |
| ·三维地籍系统的逻辑模型 | 第53-58页 |
| ·数据库中宗地的数据模型 | 第53-56页 |
| ·数据库中建筑物的数据模型 | 第56-57页 |
| ·三维地籍系统中的四个主要元素在数据库系统中的关联 | 第57-58页 |
| ·三维空间数据的获取 | 第58-59页 |
| ·点方式数据获取技术 | 第58-59页 |
| ·面方式数据获取技术 | 第59页 |
| ·三维地籍的实现 | 第59-63页 |
| ·实例一:松柏大厦 | 第60-61页 |
| ·实例二:鹭江地下停车场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结论 | 第65-67页 |
| 研究结论 | 第65页 |
| 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研究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