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专科目录研究--以经学目录、文学目录为中心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前言 | 第13-20页 |
第一章 专科目录性质与历史 | 第20-41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性质界定 | 第20-28页 |
一、目录分类原则 | 第20-21页 |
二、专科目录的性质与定义 | 第21-24页 |
三、专科目录的作用 | 第24-25页 |
四、专科目录与综合目录中某一类的区别 | 第25-28页 |
第二节 清末以前专科目录概况与特点 | 第28-32页 |
一、专科目录简史 | 第28-30页 |
二、专科目录的发展分期 | 第30-31页 |
三、清末以前专科目录的特点 | 第31-32页 |
第三节 清末民初专科目录特点与学术分类 | 第32-41页 |
一、清末民初专科目录的特点 | 第32-36页 |
二、清末民初的专科目录学科分类 | 第36-41页 |
第二章 经学专科目录 | 第41-66页 |
第一节 经学目录源流 | 第41-45页 |
一、《经义考》续补系列 | 第43页 |
二、经解丛书目录系列 | 第43-44页 |
三、其他经学目录 | 第44-45页 |
第二节 清末民初的经学目录 | 第45-66页 |
一、清末民初经学专科目录年表 | 第45-46页 |
二、清末民初的经学专科目录分类 | 第46页 |
三、经义考续补系列 | 第46-48页 |
四、专经目录 | 第48-58页 |
五、经解丛书目录 | 第58-63页 |
六、新式馆藏目录 | 第63-64页 |
七、结语 | 第64-66页 |
第三章 文学专科目录 | 第66-110页 |
第一节 文学专科目录源流 | 第66-75页 |
一、“文学”概念内涵 | 第66页 |
二、清末以前的文学专科目录 | 第66-67页 |
三、清末民初的文学专科目录 | 第67-69页 |
四、文学目录的分类说明 | 第69-70页 |
五、清末民初的文学目录年表 | 第70-75页 |
第二节 文学总目 | 第75-93页 |
一、文学创作总目 | 第75-89页 |
二、文学研究总目 | 第89-93页 |
第三节 文学各科目录 | 第93-99页 |
一、诗学目录 | 第94页 |
二、楚辞目录 | 第94-95页 |
三、词学目录 | 第95-98页 |
四、戏曲小说目录 | 第98-99页 |
第四节 文学举要目录 | 第99-105页 |
一、教育型文学举要目录 | 第100-102页 |
二、引介外国文学的文学举要目录 | 第102-105页 |
第五节 清末民初文学专科目录特点分析 | 第105-110页 |
一、旧有文学分支传统派目录特点 | 第105-106页 |
二、旧有文学分支新派目录特点 | 第106-107页 |
三、新兴文学分支编目特点 | 第107-109页 |
四、结语 | 第109-110页 |
第四章 专科目录发展规律探析 | 第110-132页 |
第一节 清末民初专科目录分学科数据分析 | 第111-122页 |
一、传统社会科学学科数据分析 | 第111-118页 |
二、新兴社会科学目录数量分析 | 第118-119页 |
三、科技目录数量分析 | 第119-122页 |
第二节 清末民初专科目录发展轨迹 | 第122-129页 |
一、清末民初专科目录发展分期 | 第122-128页 |
二、小结 | 第128-129页 |
第三节 专科目录的发展规律与现代启示 | 第129-132页 |
一、专科目录的发展规律 | 第129-130页 |
二、专科目录的现代启示 | 第130-132页 |
附录 凡例 | 第132-133页 |
清末民初的专科目录分类年表 | 第133-151页 |
清末民初专科目录年表 | 第151-167页 |
参考文献 | 第167-172页 |
后记 | 第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