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可用性虚拟化管理操作环境的研究与开发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研究工作概述 | 第8-10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8-9页 |
·论文的结构和章节安排 | 第9-10页 |
·小结 | 第10-11页 |
第二章 高可用性系统的概述 | 第11-18页 |
·什么是高可用性系统 | 第11-13页 |
·高可用性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3-14页 |
·系统恢复 | 第13页 |
·负载均衡 | 第13-14页 |
·动态的资源管理 | 第14页 |
·提高系统可用性的途径 | 第14-18页 |
·提高可靠性 | 第15页 |
·提高可维护性 | 第15-17页 |
·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 第17-18页 |
第三章.虚拟操作环境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18-34页 |
·服务器分区技术 | 第18-25页 |
·什么是分区技术 | 第18页 |
·分区技术分类 | 第18-22页 |
·分区技术的优点 | 第22-24页 |
·分区技术目前的不足 | 第24-25页 |
·集群技术 | 第25-29页 |
·什么是集群技术 | 第25页 |
·集群技术分类 | 第25-26页 |
·集群技术的优点 | 第26-28页 |
·集群技术目前的不足 | 第28-29页 |
·集群技术和分区技术的结合 | 第29-30页 |
·虚拟操作环境系统中的集群和分区技术 | 第30页 |
·自主计算技术简介 | 第30-34页 |
·自主计算的概念和特征 | 第30-32页 |
·自主计算的发展阶段 | 第32-34页 |
第四章 虚拟操作环境资源管理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 第34-47页 |
·系统管理协议简介 | 第34-37页 |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 第34-35页 |
·公共管理信息协议 CMIP | 第35-36页 |
·桌面设备管理接口DMI | 第36页 |
·当前系统管理方面存在的弊端 | 第36-37页 |
·WBEM的管理模型 | 第37-39页 |
·WBEM的体系结构 | 第37-38页 |
·WBEM管理模型的优点 | 第38-39页 |
·虚拟操作环境下 WBEM的管理框架的实现 | 第39-46页 |
·WBEM管理框架设计与实现 | 第39-40页 |
·WBEM管理框架的CIM模型的建立与实现 | 第40-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虚拟操作环境下自主计算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 第47-57页 |
·虚拟操作环境下自主计算模型的设计 | 第47-52页 |
·自主计算的系统结构 | 第47-48页 |
·自主计算架构管理层的体系结构 | 第48-50页 |
·基于自主计算的资源管理系统模型的设计 | 第50-51页 |
·基于自主计算的策略动态循环优化 | 第51页 |
·自主计算模型中策略的管理 | 第51-52页 |
·虚拟操作环境下自主计算特性的实现 | 第52-56页 |
·系统的自我配置 | 第52-53页 |
·系统的自我修复 | 第53-55页 |
·系统的自我优化 | 第55-56页 |
·系统的自我保护 | 第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虚拟操作环境下虚拟化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 第57-67页 |
·虚拟操作环境下虚拟化管理的设计思想 | 第57-59页 |
·虚拟化管理的实现 | 第59-66页 |
·虚拟操作环境下虚拟化管理的实现方案 | 第59-61页 |
·管理员管理资源的虚拟化 | 第61-65页 |
·虚拟化资源的使用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结束语 | 第67-69页 |
论文工作的总结 | 第67页 |
后续工作的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