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选题背景以及问题指向 | 第9-13页 |
·发展的困境 | 第9-10页 |
·发展的时代要求与选择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 | 第13-16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以及写作框架 | 第16页 |
·本文研究思路 | 第16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2.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 第17-46页 |
·循环经济系统建设原则 | 第17-19页 |
·5R原则 | 第17页 |
·系统性原则 | 第17-18页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18-19页 |
·市场经济原则 | 第19页 |
·循环经济体系形成的动力机制分析 | 第19-25页 |
·可持续发展压力 | 第19-21页 |
·微观经济单元的效益驱动 | 第21页 |
·内在制度约束 | 第21-22页 |
·区际关系影响 | 第22-25页 |
·目前循环经济实践成果综述 | 第25-46页 |
·国内循环经济实践经验总结 | 第26-35页 |
·国外循环经济研究成果 | 第35-41页 |
·小结 | 第41-46页 |
3. 成都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 | 第46-51页 |
·成都市行政区基本情况 | 第46页 |
·主要资源环境条件 | 第46-49页 |
·地貌特征 | 第46-47页 |
·地质条件 | 第47页 |
·气候 | 第47-48页 |
·陆地水文 | 第48页 |
·土壤 | 第48-49页 |
·土地资源 | 第49页 |
·主要环境质量状况 | 第49-51页 |
·水资源质量 | 第49-50页 |
·大气质量 | 第50-51页 |
4. 从成都市目前环境治理的途径以及存在问题 | 第51-66页 |
·成都市目前环境治理的途径分析 | 第51-54页 |
·环境保护工程建设 | 第51页 |
·产业结构以及城市空间布局调整 | 第51-53页 |
·环保政策法规约束 | 第53-54页 |
·环境专项治理 | 第54页 |
·小结 | 第54页 |
·成都市目前环境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54-66页 |
·废物资源化率低 | 第54-57页 |
·难以解决非点源污染问题 | 第57-63页 |
·社会负担重 | 第63-64页 |
·企业被动配合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5. 成都市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 | 第66-68页 |
·循环经济防止环境恶化有利于实现成都市生态可持续发展 | 第66页 |
·循环经济有利于实现成都市资源可持续利用 | 第66-67页 |
·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成都市增长方式的转变 | 第67页 |
·循环经济使成都市获得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丰收 | 第67-68页 |
6. 成都市发展循环经济的SWOT分析 | 第68-81页 |
·优势 | 第68-72页 |
·经济实力优势 | 第68-70页 |
·科教水平优势 | 第70-72页 |
·劣势 | 第72-77页 |
·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总体规模较小 | 第72-73页 |
·产业关联度不高 | 第73-74页 |
·成都市循环经济某些功能性产业弱小或缺失 | 第74-75页 |
·缺乏统筹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 | 第75页 |
·基础设施仍有待进一步升级改进 | 第75-76页 |
·民间环保意识不强 | 第76-77页 |
·机遇 | 第77-78页 |
·国家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的机遇 | 第77-78页 |
·成都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 | 第78页 |
·对外交流增加的历史机遇 | 第78页 |
·挑战 | 第78-80页 |
·实践循环经济是对成都市部门协同能力的挑战 | 第78-79页 |
·实践循环经济是对成都市创新能力的挑战 | 第79-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7. 成都市循环经济建设对策 | 第81-93页 |
·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建设 | 第81-85页 |
·推进静脉产业建设 | 第81-82页 |
·动脉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 第82-85页 |
·加大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研究以及推广 | 第85-87页 |
·微观层面应用的技术 | 第86-87页 |
·中观层面的技术 | 第87页 |
·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 第87-89页 |
·加强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以及无害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 第87-88页 |
·加强水循环利用系统的建设 | 第88-89页 |
·制度政策体系 | 第89-91页 |
·循环经济的地方法规建设 | 第89-90页 |
·循环经济基础政策 | 第90-91页 |
·普及环保知识以及促进环保的公众参与 | 第91-93页 |
·促进环保知识的普及 | 第91-92页 |
·促进环保的公众参与 | 第92-93页 |
结束语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