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SRD 系统综述 | 第9-11页 |
1-2-1 SRD 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9页 |
1-2-2 SRD 研究现状及前景 | 第9-11页 |
1-3 间接位置检测技术 | 第11-13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5 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SRM 单双相混合导通方式的研究 | 第15-33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SRM 两种起动和导通方式 | 第15-17页 |
2-2-1 SRM 单相起动和导通方式 | 第16-17页 |
2-2-2 SRM 两相起动和导通方式 | 第17页 |
2-3 SRM 单双相混合导通方式的原理 | 第17-25页 |
2-3-1 SRM 矩角特性分析 | 第18-20页 |
2-3-2 SRM 转矩矢量分析 | 第20-22页 |
2-3-3 SRM 换相逻辑分析 | 第22-25页 |
2-4 SRM 单双相混合导通方式的实现 | 第25-32页 |
2-4-1 混合导通方式下控制系统的实现 | 第25-26页 |
2-4-2 混合导通方式下相电流的控制策略 | 第26-27页 |
2-4-4 仿真分析 | 第27-32页 |
2-5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SRM 低速和高速工况混合算法的无位置检测 | 第33-48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SRM 起动时刻转子初始位置的检测 | 第33-39页 |
3-2-1 SRM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3-35页 |
3-2-2 SRM 转子位置参考坐标系的建立 | 第35-37页 |
3-2-3 SRM 转子初始位置检测方案的算法实现 | 第37-39页 |
3-3 混合导通方式下低速脉冲注入法的无位置检测 | 第39-44页 |
3-3-1 激励脉冲的特性分析 | 第39-41页 |
3-3-2 低速工况下脉冲注入法的算法实现 | 第41-44页 |
3-4 混合导通方式下高速电流梯度法的无位置检测 | 第44-47页 |
3-5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SRD 系统硬件与软件设计 | 第48-61页 |
4-1 系统硬件设计 | 第48-51页 |
4-1-1 功率模块设计 | 第48-49页 |
4-1-2 控制模块设计 | 第49-51页 |
4-2 系统软件设计 | 第51-59页 |
4-2-1 软件总体设计思想 | 第51页 |
4-2-2 控制程序设计 | 第51-55页 |
4-2-3 间接位置检测程序设计 | 第55-59页 |
4-3 实验分析 | 第59-60页 |
4-4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