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8-10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2 研究目的及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第二章 盈余质量理论分析及研究现状 | 第10-19页 |
§2-1 盈余的内涵 | 第10-12页 |
2-1-1 经济盈余 | 第10页 |
2-1-2 会计盈余 | 第10-11页 |
2-1-3 经济盈余与会计盈余的区别 | 第11页 |
2-1-4 全面盈余 | 第11-12页 |
§2-2 会计信息质量 | 第12-13页 |
§2-3 盈余质量的内涵 | 第13-16页 |
2-3-1 盈余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 第13页 |
2-3-2 盈余质量的定义 | 第13-14页 |
2-3-3 盈余质量的评价标准 | 第14页 |
2-3-4 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2-4 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2-4-1 对会计盈余与资本市场关系的研究 | 第16页 |
2-4-2 以利润各构成部分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为变量的研究 | 第16页 |
2-4-3 以会计盈余持续性为变量的研究 | 第16-17页 |
2-4-4 以应计利润为变量的研究 | 第17页 |
2-4-5 多指标模型评价盈余质量的研究 | 第17-19页 |
第三章 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及研究方法 | 第19-26页 |
§3-1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3-1-1 因子分析法 | 第19-20页 |
3-1-2 线性回归分析法 | 第20-21页 |
§3-2 选取评价指标的原则 | 第21-22页 |
§3-3 盈余质量单项评价指标的设计 | 第22-26页 |
3-3-1 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 | 第22页 |
3-3-2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 第22-23页 |
3-3-3 非经常性损益 | 第23页 |
3-3-4 毛利率 | 第23页 |
3-3-5 应收账款 | 第23页 |
3-3-6 存货 | 第23-24页 |
3-3-7 期间费用 | 第24页 |
3-3-8 开发支出 | 第24页 |
3-3-9 多元化程度 | 第24页 |
3-3-10 资产规模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制造业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综合评价 | 第26-40页 |
§4-1 样本的选择 | 第26-27页 |
§4-2 静态盈余质量评价 | 第27-32页 |
4-2-1 描述性统计 | 第27-28页 |
4-2-2 因子分析处理过程 | 第28-32页 |
§4-3 动、静态盈余质量评价 | 第32-40页 |
4-3-1 描述性统计 | 第32-33页 |
4-3-2 因子分析处理过程 | 第33-40页 |
第五章 制造业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结果的有效性检验 | 第40-43页 |
§5-1 模型的确定 | 第40页 |
§5-2 静态评价指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40-41页 |
§5-3 动、静态评价指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41-4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3-46页 |
§6-1 结论 | 第43-45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表 A | 第48-50页 |
附表 B | 第50-52页 |
附表 C | 第52-55页 |
附表 D | 第55-57页 |
附表 E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