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保护学论文

区域森林主要灾害与空间结构关系的适应性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引言第10-27页
   ·森林主要灾害及研究现状分析第11-19页
     ·森林资源的主要灾害类型及防御必要性分析第11-14页
     ·森林火灾及其研究现状第14-18页
     ·森林病虫害及其研究现状第18-19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21页
   ·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第21-22页
     ·研究内容与目标第21-22页
     ·关键技术与难点第22页
   ·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2-23页
     ·研究方法第22-23页
     ·技术路线第23页
   ·研究区选择第23-27页
2 森林空间结构形成机理、分析方法与技术剖析第27-49页
   ·森林空间结构的演变第27-38页
     ·长期的自然竞争形成的空间格局第27-32页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森林空间结构产生的主要影响第32-37页
     ·可持续森林经营空间结构状态第37-38页
   ·森林空间结构及其研究现状第38-42页
     ·森林资源空间信息获取第39-40页
     ·森林资源空间信息处理第40-41页
     ·森林资源空间信息的利用第41-42页
   ·空间分析方法与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第42-49页
     ·空间分析的定义与内容第42-45页
     ·空间分析方法与技术第45-46页
     ·空间分析模型第46-47页
     ·空间分析方法与技术的行业应用第47-49页
3 森林主要灾害与空间结构关系分析第49-67页
   ·森林资源空间分布与森林主要灾害关系分析第49-53页
     ·森林资源空间分布与森林火灾关系分析第49-52页
     ·森林资源空间分布与森林病虫害关系分析第52-53页
   ·自然环境空间因子与森林主要灾害关系分析第53-58页
     ·自然环境空间因子与森林火灾关系分析第53-56页
     ·自然环境空间因子与森林病虫害关系分析第56-58页
   ·人类活动的空间性对森林主要灾害影响分析第58页
   ·区域森林主要灾害的特点和规律第58-67页
     ·区域森林火灾的特点和规律第59-65页
     ·区域森林病虫害的特点和规律第65-67页
4 森林主要灾害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框架的构建第67-101页
   ·指标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第67-69页
     ·指导思想第67-68页
     ·原则第68-69页
   ·指标体系结构生成框架构建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第69页
     ·指导思想第69页
     ·原则第69页
   ·指标体系及其结构框架的建立第69-77页
     ·指标体系及其动态生成第69-72页
     ·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方法与选择第72-77页
     ·指标度量确定第77页
   ·几种综合评价方法的确定第77-79页
     ·加法合成法第77-78页
     ·乘法合成法第78页
     ·混合合成法第78页
     ·水桶原理法第78-79页
     ·其他综合评价方法第79页
   ·森林火险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与评价第79-101页
     ·影响林火的森林空间结构研究内容第80-81页
     ·区域森林火险评价空间结构指标的构建第81页
     ·指标的权重确定第81-88页
     ·社会经济环境指标类指标量化第88-92页
     ·自然环境指标类指标量化第92-96页
     ·森林资源指标类量化第96-99页
     ·区域森林火险评价第99-101页
5 森林主要灾害适应性评价技术支持平台第101-123页
   ·平台的需求分析第101-102页
     ·业务分析第101页
     ·用户分析第101页
     ·数据分析第101-102页
     ·模式分析第102页
   ·平台设计的目标与原则第102-104页
     ·平台设计的目标第102-103页
     ·平台的设计原则第103-104页
   ·平台结构的分析与设计第104-115页
     ·业务流程分析第104-105页
     ·数据逻辑结构分析第105-114页
     ·平台的体系结构设计第114-115页
   ·森林主要灾害评价平台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第115-119页
     ·数据管理模块功能设计第115-116页
     ·指标管理模块功能设计第116-117页
     ·基础指标量化与规则定义模块功能设计第117页
     ·指标权重计算模块功能设计第117页
     ·森林资源空间分析模块功能设计第117-118页
     ·火险等级评价模块功能设计第118页
     ·专题火险等级评价模块功能设计第118页
     ·动态火险评价模块功能设计第118-119页
   ·平台设计的主要技术第119-123页
     ·树形数据结构在递阶层次结构指标体系动态生成中的灵活应用第119页
     ·空间分析技术在森林主要灾害评价中的应用第119-123页
6 临安市森林火险与空间结构的适应性评价第123-150页
   ·研究区概况第123-127页
     ·自然背景第123-124页
     ·森林资源的特点第124-126页
     ·社会经济背景第126-127页
   ·数据组织第127-129页
     ·数据来源第127页
     ·属性数据第127-128页
     ·空间数据第128页
     ·空间与属性数据的关联第128-129页
   ·森林火险评价稳定性指标选取第129-133页
     ·人为干扰活动指标选取第129-130页
     ·森林资源指标选取第130-132页
     ·自然环境指标选取第132-133页
   ·森林火灾综合评价第133-145页
     ·单指标评价过程第134-135页
     ·森林资源分布类指标评价结果分析第135-137页
     ·自然环境类指标评价结果分析第137-139页
     ·社会经济环境评价结果分析第139-141页
     ·于潜镇森林火灾综合评价第141-145页
   ·森林火险天气预报第145-146页
   ·森林火险专题与动态评价第146-150页
     ·森林火险专题评价第146页
     ·森林火险动态评价第146-150页
7 结论与讨论第150-152页
   ·结论第150-151页
   ·讨论第151-152页
参考文献第152-162页
个人简介第162-164页
导师简介第164-166页
在读博士期间获得成果清单第166-168页
致谢第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BP神经网络集成的手写体数字识别
下一篇:非线性离散时间系统的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