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15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 第12页 |
| ·国内有关研究的综述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论文结构的安排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光子晶体光纤 | 第15-41页 |
| ·光子晶体光纤简介 | 第15页 |
| ·PCF的导光机理 | 第15-20页 |
| ·TIR型光子晶体光纤 | 第16-17页 |
| ·PBG型光子晶体光纤 | 第17-20页 |
| ·光子晶体光纤的特点 | 第20-32页 |
| ·无截止单模(Endlessly single mode)特性 | 第20-22页 |
| ·色散特性 | 第22-25页 |
| ·非线性特性 | 第25-27页 |
| ·双折射特性 | 第27-30页 |
| ·弯曲损耗特性 | 第30-31页 |
| ·有源特性 | 第31-32页 |
| ·设计自由度大,易实现多芯结构 | 第32页 |
| ·光子晶体光纤的数值模拟处理方法 | 第32-35页 |
| ·平面波展开法 | 第32-33页 |
| ·正交函数展开法 | 第33页 |
| ·有效折射率法 | 第33-34页 |
| ·时域有限差分法 | 第34页 |
| ·有限元法 | 第34-35页 |
| ·光束传播法 | 第35页 |
| ·光子晶体光纤的应用 | 第35-38页 |
| ·光栅 | 第35-36页 |
| ·超连续谱 | 第36-37页 |
| ·波长变换 | 第37页 |
| ·其它特性和用途 | 第37-38页 |
| ·光子晶体光纤的研究进展 | 第38-41页 |
| 第三章 时域有限差分法 | 第41-58页 |
| ·时域有限差分法的特点以及应用 | 第41-44页 |
| ·FDTD的特点 | 第41-43页 |
| ·FDTD的应用 | 第43-44页 |
|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基本原理 | 第44-45页 |
| ·直角坐标系下二维FDTD算法的网格结构 | 第45-46页 |
| ·MAXWELL方程的离散化 | 第46-49页 |
| ·数值稳定性分析 | 第49页 |
| ·数值色散问题 | 第49-50页 |
|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50-55页 |
| ·良匹配层的基本原理 | 第51-53页 |
| ·吸收边界条件的差分格式 | 第53-55页 |
| ·激励源的选择 | 第55页 |
| ·FDTD算法的验证 | 第55-58页 |
| 第四章 光子晶体光纤基本特性的理论研究 | 第58-75页 |
| ·光子晶体光纤的模场分布分析 | 第58-62页 |
| ·引言 | 第58-59页 |
| ·理论和方法 | 第59页 |
| ·理论计算得到的模场分布 | 第59-60页 |
| ·不同几何参数的PCF模场分布分析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2页 |
| ·光子晶体光纤的模式特性分析 | 第62-66页 |
| ·引言 | 第62-63页 |
| ·理论和方法 | 第63-64页 |
| ·计算结果和分析 | 第64-66页 |
| ·结论 | 第66页 |
| ·光子晶体光纤有效面积的理论研究 | 第66-70页 |
| ·引言 | 第66-67页 |
| ·理论和方法 | 第67页 |
| ·计算结果和分析 | 第67-70页 |
| ·结论 | 第70页 |
| ·光子晶体光纤非线性的理论研究 | 第70-75页 |
| ·引言 | 第70-71页 |
| ·理论和方法 | 第71页 |
| ·计算结果和分析 | 第71-74页 |
| ·结论 | 第74-75页 |
| 第五章 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光纤环激光器实验研究 | 第75-81页 |
| ·主动锁模光纤环激光器的应用背景 | 第75页 |
| ·主动锁模光纤环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 第75-76页 |
| ·实验装置 | 第76-77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7-79页 |
| ·结论 | 第79-81页 |
| 第六章 基于微结构光纤的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案及仿真 | 第81-90页 |
| ·应用背景 | 第81-83页 |
| ·超宽WDM系统仿真设计方案 | 第83-86页 |
| ·光纤通信系统仿真 | 第83页 |
| ·光纤通信系统仿真软件的现状 | 第83-84页 |
| ·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超宽WDM系统仿真设计 | 第84-86页 |
| ·仿真结果 | 第86-89页 |
| ·结论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9页 |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