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11页 |
插图清单 | 第11-12页 |
附表清单 | 第12-13页 |
中文摘要 | 第13-15页 |
英文摘要 | 第15-17页 |
第1章 苏云金芽孢杆菌(Bt)研究进展 | 第17-48页 |
·Bt 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菌种分离及鉴定 | 第19页 |
·农药助剂研究 | 第19-28页 |
·助剂对农药使用的影响 | 第20-24页 |
·助剂对药液附着量的影响 | 第20-21页 |
·助剂对农药附着率的影响 | 第21-22页 |
·助剂对药液展布性的影响 | 第22页 |
·助剂对农药吸收的影响 | 第22-24页 |
·国内外助剂研究现状 | 第24-28页 |
·助剂对对生物体渗透性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桶混助剂的应用概况 | 第26-28页 |
·助剂提高耐雨水冲刷能力的研究概况 | 第28页 |
·Bt 发酵和制剂研究 | 第28-43页 |
·历史沿革 | 第28-30页 |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30-37页 |
·碳源 | 第30-31页 |
·氮源 | 第31-33页 |
·矿物质 | 第33-34页 |
·试验设计 | 第34-37页 |
·发酵条件的研究 | 第37-40页 |
·溶氧量 | 第37-38页 |
·发酵温度 | 第38页 |
·接种量 | 第38-39页 |
·pH值 | 第39页 |
·发酵方式 | 第39-40页 |
·发酵后处理 | 第40-42页 |
·产品标准 | 第42-43页 |
·Bt 与中国茶叶 | 第43-45页 |
·中国茶叶总体情况 | 第43-44页 |
·无公害茶叶与生物药肥 | 第44-45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45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45-48页 |
第2章 Bt 新菌株资源的采集与鉴定 | 第48-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试验材料 | 第49-50页 |
·分离培养基 | 第49页 |
·实验药剂 | 第49页 |
·土壤样本 | 第49页 |
·供试昆虫 | 第49页 |
·实验主要仪器 | 第49-50页 |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样品采集 | 第50页 |
·菌株分离 | 第50页 |
·镜检 | 第50页 |
·生物测定 | 第50-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2页 |
·新菌株资源的采集及鉴定 | 第51页 |
·生物测定 | 第51-5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2-53页 |
第3章 Bt 蛋白酶基因保守区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53-6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4-57页 |
·菌株和培养条件 | 第54页 |
·Bt 8010 DNA 模板链的制备 | 第54页 |
·蛋白酶基因保守区的 PCR | 第54-56页 |
·蛋白酶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56页 |
·序列分析 | 第56页 |
·GenBank 登录号 | 第56-5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7-60页 |
·简并引物的设计 | 第57页 |
·Bt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57页 |
·蛋白酶基因保守区的 PCR 扩增 | 第57-58页 |
·蛋白酶基因保守区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58-6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60-62页 |
第4章 提高 Bt 和湿润性的新助剂选择 | 第62-7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6页 |
·供试材料 | 第63页 |
·仪器 | 第63页 |
·供试昆虫 | 第63页 |
·材料处理 | 第63-64页 |
·湿润性的检测 | 第64页 |
·pH值测定 | 第64页 |
·水分检测 | 第64页 |
·重复试验 | 第64-65页 |
·分梯度测定 | 第65页 |
·增效试验方法 | 第65-6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6-71页 |
·助剂对湿润性的影响 | 第66-67页 |
·助剂对 Bt 的增效作用 | 第67-71页 |
·助剂浓度选择对效价的影响 | 第67-70页 |
·Bt 添加助剂后的效价比较 | 第70-71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71-72页 |
第5章 Bt 工业发酵后处理过程的监控与数据分析 | 第72-8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3-74页 |
·Bt 发酵后处理生产数据的采集 | 第73页 |
·Bt 发酵后处理生产数据查询系统 | 第73页 |
S.1.3 Bt 发酵后处理生产数据查询系统的实现 | 第73-7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4-80页 |
·膜过滤数据分析 | 第74-77页 |
·加酸量与混合液重量的关系 | 第75页 |
·无机膜浓缩液比与过滤时间的关系 | 第75页 |
·有机膜浓缩液比与过滤时间的关系 | 第75-77页 |
·喷雾干燥数据分析 | 第77-80页 |
·烘干时间与批产量之间的关系 | 第77-78页 |
·升温开始进风温度与批产量关系 | 第78页 |
·升温开始排气温度与批产量的关系 | 第78页 |
·升温结束进风温度与批产量的关系 | 第78-80页 |
·升温结束排气温度与批产量的关系 | 第8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80-82页 |
第6章 生物药肥的研制及其在茶树上的应用 | 第82-9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3-84页 |
·材料 | 第83页 |
·方法 | 第83-84页 |
·试验地点和茶树品种 | 第83页 |
·对茶叶质量与产量影响的测定 | 第83-84页 |
·对茶树主要鳞翅目害虫的药效试验 | 第84页 |
·对茶园天敌的影响 | 第8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4-94页 |
·对茶树产量的影响 | 第84-89页 |
·对发芽密度的影响 | 第85-86页 |
·对一芽二叶长度的影响 | 第86-87页 |
·对百芽重的影响 | 第87-88页 |
·对亩产的影响 | 第88-89页 |
·对茶叶内含物的影响 | 第89-90页 |
·对茶树主要鳞翅目害虫的防治 | 第90-93页 |
·对茶树主要天敌的影响 | 第93-94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94-97页 |
总结 | 第97-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8页 |
附录1 攻博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