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阀门与仿真 | 第11-12页 |
| ·蝶阀概况及技术进展 | 第12-14页 |
| ·中心对置蝶阀 | 第13页 |
| ·单偏心蝶阀 | 第13页 |
| ·双偏心蝶阀 | 第13页 |
| ·三偏心蝶阀 | 第13-14页 |
| ·三偏心蝶阀 | 第14-16页 |
| ·三偏心蝶阀结构特点 | 第14页 |
| ·三偏心蝶阀的国内外现状 | 第14-16页 |
| 第2章 课题的提出及所用软件的介绍 | 第16-21页 |
| ·课题来源及意义 | 第16页 |
| ·课题的来源 | 第16页 |
|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页 |
| ·课题的主要任务及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 ·课题的主要任务 | 第16页 |
| ·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 ·课题中所使用软件的介绍 | 第17-21页 |
| ·有限元分析软件 ANSYS Workbench简介 | 第17-18页 |
| ·程序设计语言 Visual Basic 6.0简介 | 第18-20页 |
| ·数据库设计软件 Access简介 | 第20-21页 |
| 第3章 阀门试验仿真系统简介 | 第21-25页 |
| ·阀门仿真系统的构成 | 第21-23页 |
| ·系统及数据库管理 | 第21页 |
| ·参数化建模及仿真分析 | 第21-22页 |
| ·性能评价 | 第22-23页 |
|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 第23页 |
| ·仿真系统的作用 | 第23-24页 |
|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 第4章 三偏心蝶阀的基本结构分析 | 第25-34页 |
| ·三偏心蝶阀的结构 | 第25-27页 |
| ·三个偏心参数的构成及特点 | 第25-26页 |
| ·三偏心蝶阀密封面的三维设计过程 | 第26-27页 |
| ·三偏心蝶阀的几个特殊的方程 | 第27-33页 |
| ·正锥各种形式的截面及轮廓线 | 第27-29页 |
| ·偏心圆锥方程 | 第29-31页 |
| ·蝶板端面截面轮廓线方程 | 第31-32页 |
| ·垂直于蝶板端面截面的轮廓线方程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5章 三偏心蝶阀模型参数化及重建研究 | 第34-45页 |
| ·三偏心蝶阀的建模 | 第34-36页 |
| ·ANSYS Workbench的建模功能 | 第34-35页 |
| ·三偏心蝶阀模型的建立 | 第35-36页 |
| ·模型的参数化 | 第36-39页 |
| ·参数化的原则 | 第36-37页 |
| ·ANSYS Workbench的参数化功能 | 第37-38页 |
| ·三偏心蝶阀的参数化过程 | 第38-39页 |
| ·程序分析及数据管理 | 第39-41页 |
| ·程序设计 | 第39-40页 |
| ·功能分析 | 第40-41页 |
| ·数据库管理 | 第41页 |
| ·模型的重建 | 第41-43页 |
| ·参数化与重建的关系 | 第41-42页 |
| ·重建的一般原则 | 第42-43页 |
| ·Workbench参数化设计的优点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6章 三偏心蝶阀的干涉分析及程序检验 | 第45-58页 |
| ·三偏心蝶阀密封副结构及运动分析 | 第45-47页 |
| ·密封副结构 | 第45-46页 |
| ·蝶板密封面上点的运动轨迹 | 第46页 |
| ·运动分析 | 第46-47页 |
| ·干涉原理 | 第47-48页 |
| ·干涉检验程序分析 | 第48-55页 |
| ·程序设计 | 第48-50页 |
| ·功能分析 | 第50页 |
| ·数据库管理 | 第50-51页 |
| ·干涉检验结果分析 | 第51-55页 |
| ·三偏心蝶阀的三维干涉分析 | 第55-57页 |
| ·静态干涉分析 | 第55-56页 |
| ·动态干涉分析 | 第56-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 附录B 三偏心蝶阀模型参数化程序 | 第64-68页 |
| 附录C 三偏心蝶阀的干涉检验程序 | 第68-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