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极化法检测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I | 第4-5页 |
目录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和课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工程背景 | 第9-10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内外在钢筋锈蚀方面的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国内外在钢筋锈蚀检测方向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15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第2章 线性极化检测技术理论与试验应用 | 第17-30页 |
·引言 | 第17页 |
·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机理 | 第17-19页 |
·线性极化的电化学原理 | 第19-22页 |
·锈蚀速率的电化学控制机理 | 第19-20页 |
·线性极化原理 | 第20-22页 |
·线性极化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 第22-29页 |
·线性极化仪的介绍 | 第22-24页 |
·线性极化仪的参数设置和使用方法 | 第24-26页 |
·检测数据的初步处理 | 第26-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线性极化法的实验研究 | 第30-53页 |
·引言 | 第30页 |
·实验方案 | 第30-32页 |
·试件的制作 | 第30-32页 |
·加速锈蚀的方法 | 第32页 |
·锈蚀参数随时间的变化 | 第32-36页 |
·文献3钢筋锈蚀参数随时间的变化 | 第32-34页 |
·本文试验钢筋锈蚀参数随时间的变化 | 第34-36页 |
·钢筋锈蚀各参数之间的关系 | 第36-39页 |
·钢筋锈蚀电位与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 | 第36-38页 |
·混凝土电阻与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 | 第38页 |
·双参数电位、电阻与电流密度之间拟合关系 | 第38-39页 |
·检测数据的失重法校核 | 第39-51页 |
·第一批破损试验拟合 | 第41-43页 |
·第二批破损试验数据拟合 | 第43-46页 |
·两批破损试验数据综合拟合 | 第46-48页 |
·文献39试验数据的拟合 | 第48-49页 |
·破损校核试验的分析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钢筋锈蚀概率模型的初步探讨 | 第53-64页 |
·引言 | 第53-54页 |
·概率统计模型的理论 | 第54-58页 |
·概率分布函数的介绍 | 第54-56页 |
·参数估计理论 | 第56-57页 |
·假设检验 | 第57-58页 |
·钢筋锈蚀概率模型的建立 | 第58-62页 |
·锈蚀面积模型的建立 | 第58-60页 |
·锈蚀深度模型的建立 | 第60-62页 |
·概率模型的应用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线性极化法和半电池电位法的比较 | 第64-69页 |
·引言 | 第64页 |
·半电池电位法简介 | 第64-65页 |
·半电池电位法和线性极化法的检测对比 | 第65-68页 |
·试验概况 | 第65-66页 |
·检测数据分析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线性极化法的工程应用 | 第69-75页 |
·引言 | 第69页 |
·工程概况 | 第69-70页 |
·工程检测数据的试验处理 | 第70-74页 |
·检测数据初步分析 | 第70-73页 |
·检测数据的试验分析 | 第73-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研究总结 | 第75-76页 |
·不足和建议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附录1 第一类试件检测原始数据 | 第80-81页 |
附录2 第二类试件检测原始数据 | 第81-82页 |
附录3 第三类试件检测原始数据 | 第82-83页 |
附录4 第一批失重试验数据 | 第83-84页 |
附录5 第二批失重试验数据 | 第84-85页 |
附录6 文献39部分试验数据 | 第85-86页 |
附录7 线性极化和半电池电位检测数据 | 第86-87页 |
附录8 工程现场检测数据 | 第87-91页 |
附:在读期间发表和已完成的论文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