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 1 引言 | 第11-24页 |
| ·TGEV生物学性状 | 第11-12页 |
| ·TGEV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 | 第12-17页 |
| ·基因组结构 | 第12页 |
| ·基因表达方式 | 第12-13页 |
| ·编码的蛋白及其功能 | 第13-17页 |
| ·TGEV的抗原性和变异性 | 第17-19页 |
|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实验室诊断 | 第19-23页 |
| ·病毒抗原检测 | 第19页 |
| ·病毒核酸检测 | 第19-21页 |
| ·病毒的电镜检测 | 第21页 |
|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 第21-22页 |
| ·病毒的血清学诊断 | 第22-23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0页 |
|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 ·病毒与细胞 | 第24页 |
| ·质粒与菌种 | 第24页 |
| ·扩增引物 | 第24页 |
| ·工具酶 | 第24页 |
| ·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24页 |
| ·生化试剂 | 第24-25页 |
| ·抗体、血清和主要耗材 | 第25页 |
| ·主要仪器 | 第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30页 |
| ·目的片段的克隆 | 第25-26页 |
| ·B和 C抗原位点片段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中的表达 | 第26-28页 |
| ·TGEVS基因B和 C抗原位点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28-29页 |
| ·真核表达产物和原核表达产物的抗原性比较 | 第29-30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8页 |
| ·目的片段的克隆 | 第30-31页 |
| ·目的片段 PCR扩增结果 | 第30页 |
| ·重组质粒pMD18-T-TG的鉴定 | 第30-31页 |
| ·B和 C抗原位点片段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中的表达 | 第31-35页 |
| ·重组质粒pBlueBacHis2-TG的鉴定 | 第31页 |
| ·目的片段核苷酸序列的测定及分析 | 第31页 |
| ·目的片段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和分析 | 第31页 |
| ·目的片段推导氨基酸序列比较及分析 | 第31-32页 |
| ·B和C抗原位点片段序列系统发生进化树分析 | 第32页 |
| ·重组质粒pBlueBacHis2-TG的纯化 | 第32页 |
| ·昆虫细胞的转染及重组病毒筛选 | 第32-33页 |
| ·重组病毒的PCR分析 | 第33页 |
| ·病毒滴度的测定 | 第33页 |
| ·重组蛋白的检测 | 第33-34页 |
| ·重组蛋白的可溶性分析 | 第34-35页 |
| ·TGEVS基因B和C抗原位点片段在人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35-36页 |
| ·含有阳性重组质粒pGEX-6P-TS大肠杆菌的诱导 | 第35页 |
| ·原核表达的目的蛋白的纯化及 Western Blotting分析 | 第35-36页 |
| ·真核表达产物和原核表达产物的抗原性比较 | 第36-38页 |
| ·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6页 |
| ·Dot-ELISA 试验分析 | 第36-38页 |
| 4 讨论 | 第38-41页 |
| ·B和 C抗原位点片段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 第38-39页 |
| ·目的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38页 |
| ·重组蛋白的真核表达 | 第38-39页 |
| ·B和 C抗原位点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纯化 | 第39页 |
| ·真核表达产物和原核表达产物的抗原性及相互比较 | 第39-41页 |
| ·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9页 |
| ·两种表达产物抗原性分析分析及比较 | 第39-41页 |
| 5 结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附录 | 第54-5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