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现状分析与改革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附图索引 | 第10-11页 |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 第2章 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及其历史进程 | 第20-26页 |
|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概述 | 第20-23页 |
|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概念 | 第20页 |
|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特点和功能 | 第20-21页 |
| ·公务员考试录用办法和程序 | 第21页 |
| ·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 第21-22页 |
| ·公务员考试录用的考试组织机关 | 第22-23页 |
| ·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历史进程 | 第23-26页 |
| ·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宏观进程 | 第23-24页 |
| ·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微观演变 | 第24-26页 |
| 第3章 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实施的社会环境分析 | 第26-35页 |
| ·社会经济环境分析 | 第26-29页 |
| ·经济环境中的有利因素 | 第26-27页 |
| ·经济环境中的不利影响 | 第27-29页 |
| ·社会政治环境分析 | 第29-32页 |
| ·政治环境中的有利因素 | 第29-31页 |
| ·政治环境中的不利影响 | 第31-32页 |
|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第32-34页 |
| ·思想文化环境中的有利因素 | 第32-33页 |
| ·思想文化环境中的不利影响 | 第33-34页 |
| ·国际环境分析 | 第34-35页 |
| 第4章 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现状分析 | 第35-45页 |
| ·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取得的成果 | 第35-37页 |
| ·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法规体系初步形成 | 第35页 |
|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步入科学化轨道 | 第35-36页 |
| ·具有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初步形成 | 第36-37页 |
|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37-45页 |
| ·公务员范围和分类界定不清 | 第37-40页 |
|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程序保障的缺失 | 第40-42页 |
|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技术层面的缺失 | 第42页 |
|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立法层面的限制 | 第42-43页 |
|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监督保障系统层面的不足 | 第43-44页 |
| ·公务员更新机制出口不畅通 | 第44-45页 |
| 第5章 改革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构想 | 第45-51页 |
| ·重新界定公务员范围与分类 | 第45-46页 |
| ·借鉴世界各国对公务员的不同分类 | 第45-46页 |
| ·中国公务员要科学分类 | 第46页 |
|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考试录用方法 | 第46-48页 |
| ·采用分等级考试 | 第46-47页 |
| ·考试录用方法和内容的科学化 | 第47页 |
| ·建立高素质的面试考官队伍 | 第47-48页 |
| ·完善立法 | 第48页 |
| ·健全更新机制 | 第48-49页 |
| ·健全退休代谢制度 | 第48-49页 |
| ·健全任期代谢制度 | 第49页 |
| ·健全竞争淘汰制度 | 第49页 |
| ·强化硬性约束机制 | 第49-51页 |
| ·坚持凡进必考 | 第49-50页 |
| ·强化社会监督 | 第50页 |
| ·强化配套改革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附录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