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3页 |
·引言 | 第8-9页 |
·聚苯胺的发展历史 | 第9-10页 |
·聚苯胺结构和性能 | 第10-11页 |
·聚苯胺的导电机理 | 第11-12页 |
·聚苯胺的合成方法 | 第12-14页 |
·化学氧化聚合 | 第12-14页 |
·电化学聚合 | 第14页 |
·聚苯胺的掺杂 | 第14-16页 |
·质子酸掺杂 | 第14-15页 |
·准质子酸掺杂 | 第15页 |
·化学氧化掺杂 | 第15页 |
·电化学掺杂 | 第15-16页 |
·聚苯胺的性质 | 第16-18页 |
·导电性 | 第16-17页 |
·可逆的化学活性 | 第17页 |
·电致变色 | 第17页 |
·光电性质及非线性光学性质 | 第17-18页 |
·微波吸收性能 | 第18页 |
·聚苯胺目前研究状况 | 第18-19页 |
·可溶性聚苯胺 | 第18-19页 |
·微/纳米结构聚苯胺 | 第19页 |
·聚苯胺的应用 | 第19-20页 |
·本论文立题思想 | 第20-22页 |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2-23页 |
·实验仪器试剂 | 第22页 |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第二章 1:6 结构杂多酸盐掺杂聚苯胺的液相合成与表征及荧光性质 | 第23-32页 |
·引言 | 第23页 |
·实验 | 第23-24页 |
·杂多酸盐的合成 | 第23页 |
·多酸掺杂聚苯胺材料的液相合成 | 第23页 |
·本征态材料的合成 | 第23-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31页 |
·紫外光谱(UV-Vis) | 第24页 |
·红外光谱(IR) | 第24-27页 |
·TG-DTA | 第27-28页 |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28页 |
·材料的导电性 | 第28页 |
·材料的溶解性 | 第28-29页 |
·荧光光谱 | 第29-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1:6 结构杂多酸盐掺杂聚苯胺的固相合成与表征及荧光性质 | 第32-40页 |
·引言 | 第32页 |
·实验 | 第32页 |
·杂多酸盐的合成 | 第32页 |
·多酸掺杂聚苯胺材料的固相合成 | 第32页 |
·本征态材料的合成 | 第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9页 |
·紫外光谱(UV-Vis) | 第32-33页 |
·红外光谱(IR) | 第33-35页 |
·TG-DTA | 第35页 |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35-36页 |
·材料的导电性 | 第36页 |
·材料的溶解性 | 第36-37页 |
·荧光光谱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荧光素掺杂聚苯胺的液相合成与表征及荧光性质 | 第40-55页 |
·引言 | 第40-41页 |
·实验 | 第41页 |
·荧光素结构的验证 | 第41页 |
·荧光素掺杂聚苯胺的合成 | 第41页 |
·本征态聚苯胺的合成 | 第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54页 |
·空白实验—荧光素结构的红外验证 | 第41-42页 |
·红外光谱 | 第42-43页 |
·TG—DTA | 第43页 |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43-44页 |
·荧光光谱 | 第44页 |
·氧化剂用量对荧光素掺杂聚苯胺的影响 | 第44-54页 |
·样品的合成 | 第44-45页 |
·红外光谱 | 第45-49页 |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49-50页 |
·产率、导电率 | 第50页 |
·材料的溶解性 | 第50页 |
·荧光光谱 | 第50-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荧光素掺杂聚苯胺的固相合成与表征及荧光性质 | 第55-59页 |
·引言 | 第55页 |
·实验 | 第55页 |
·掺杂材料的制备 | 第55页 |
·本征态聚苯胺的合成 | 第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58页 |
·红外光谱 | 第55-56页 |
·TG-DTA | 第56页 |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56-57页 |
·掺杂材料的导电率、溶解性 | 第57页 |
·荧光光谱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