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天然产物分子结构和原子结构参数表征及其QSPR/QSAR研究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1 绪论第15-34页
   ·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的意义第15-16页
   ·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的进展第16-34页
     ·二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第16-27页
       ·Hansch-Fujita与Free-Wilson方法第16-17页
       ·拓扑指数方法第17-27页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第27-30页
     ·四维、五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第30-31页
     ·定量构效谱学关系研究第31-32页
     ·本文所作的主要工作第32-34页
2 有机同系物性质的递变规律研究第34-56页
   ·直链同系递变规律第34-45页
     ·直链有机同系物加和型性质同系递变规律第34-36页
     ·结构型和凝聚型性质的递变规律第36-44页
     ·结果分析第44-45页
   ·直链烷烃结构型和凝聚型性质的同系递变规律第45-50页
     ·直链烷烃结构型性能和凝聚型性能的递变函数第46-48页
     ·结果讨论第48-50页
   ·共扼体系同系物平均π—电子能的递变函数第50-56页
     ·E_(πA)~n函数的非线规划第50-51页
     ·结果与讨论第51-56页
       ·E_(πA)递变函数表达式第51页
       ·对各系列EπA的预测第51-53页
       ·结果分析第53-56页
3 天然香豆素衍生物~(13)C-NMR化学位移的定量构效关系第56-67页
   ·香豆素衍生物~(13)C-NMR化学位移与取代基效应因第56-61页
     ·取代基效应因子第57-58页
     ·取代基效应因子与香豆素衍生物~(13)C-NMR化学位移定量关系第58-59页
     ·公式的应用第59-60页
     ·结果与讨论第60-61页
       ·对某些衍生物的预测第60页
       ·结果与讨论第60-61页
   ·香豆素衍生~(13)C-NMR化学位移加合和降阶模型第61-67页
     ·香豆素化学位移加合模型的建立第61-62页
     ·香豆素化学位移加合模型的应用第62-63页
     ·香豆素化学位移降阶模型的建立第63-64页
     ·香豆素化学位移降阶模型的应用第64-65页
     ·结果与分析第65-67页
4 天然喹啉生物碱~(13)C-NMR化学位移的定量构效关系第67-81页
   ·喹啉生物碱~(13)C-NMR化学位移与取代基效应因第67-73页
     ·喹啉杂环的模型化合物第67页
     ·模型化合物的经验取代基参数第67-68页
     ·喹啉生物碱化学位移与模型化合物取代基参数第68-69页
     ·喹啉生物碱化学位移模型第69-72页
       ·喹啉生物碱取代基效应因子的定义第69-70页
       ·喹啉生物碱化学位移计算模型第70页
       ·模型的应用第70-72页
     ·结果与讨论第72-73页
   ·喹啉生物碱化学位移加合与降阶模型的构建和应用第73-81页
     ·喹啉生物碱加合模型的建立第73-76页
     ·喹啉生物碱降阶模型的建立和应用第76-79页
     ·结果与讨论第79-81页
5 天然黄酮衍生物~(13)C-NMR化学位移加合与降阶模型第81-90页
   ·天然黄酮衍生物~(13)C-NMR化学位移加合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第81-86页
     ·天然黄酮衍生物化学位移加合模型的建立第81-82页
     ·天然黄酮衍生物化学位移加合模型的应用第82-85页
     ·结果与与讨论第85-86页
   ·降阶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第86-90页
     ·降阶模型的建立第86-87页
     ·模型的应用第87-88页
     ·降阶模型的的讨论第88-90页
6 天然嘌呤生物碱~(13)C-NMR化学位移加合和降阶模型第90-99页
   ·嘌呤生物碱~(13)C-NMR化学位移加合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第90-94页
     ·加合模型的建立第90-91页
     ·加和模型的应用第91-94页
   ·嘌吟生物碱~(13)C-NMR化学位移降阶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第94-97页
     ·降阶模型的建立第94-95页
     ·降阶模型的应用第95-97页
   ·结果与讨论第97-99页
7 天然有机分子中基团电负性及共轭效应参数研究第99-113页
   ·天然有机分子中基团电负性第99-106页
     ·理论与方法第99-101页
     ·结果分析第101-106页
     ·结论第106页
   ·基团共轭效应参数第106-113页
     ·公式的建立第107-108页
     ·结果分析第108-112页
     ·结论第112-113页
8 烷烃~(13)C-NMR化学位移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第113-124页
   ·平衡电负性与烷烃核磁共振碳谱位移第113-117页
     ·原子的平衡电负性与化学位移的关系第113-117页
       ·原子的平衡电负性第113-114页
       ·原子的平衡电负性与化学位移的关系第114页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114-117页
   ·离子性指数、极化效应指数与烷烃化学位移的关系第117-124页
     ·方法的构建第117-119页
       ·分子中碳原子离子性指数第117-118页
       ·离子性指数与化学位移的关系第118-119页
     ·结果分析第119-123页
     ·结论第123-124页
9 元素电负性及其硬度的拓扑化学研究第124-141页
   ·原子价壳层电子量子拓扑指数与元素电负性的关系第124-134页
     ·原子价壳层电子量子拓扑指数的建构第125-131页
     ·元素电负性X_N的合理性及应用第131-133页
     ·轨道电负性第133-134页
     ·结论第134页
   ·基态原子价壳层电子能级连接性指数与元素的硬度第134-141页
     ·方法与理论第135-137页
       ·基态原子价壳层电子能级连接性指数的构建第135-136页
       ·原子价壳层电子能级连接性指数与元素的硬度的相关性第136-137页
     ·结果与讨论第137-139页
       ·计算值与文献值比较第137-139页
       ·元素硬度公式的相关分析第139页
     ·结论第139-141页
10 镧系元素理化性质的量子拓扑化学研究第141-147页
   ·理论与方法第141-145页
     ·拓扑指数QTI的建构第141-143页
     ·量子拓扑指数QTI与镧系元素的理化性质的关系第143-145页
   ·结果与讨论第145-147页
     ·拓扑指数QTI具有优良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第145-146页
     ·结论第146-147页
11 脂肪族胺、醇、醚气相碱性的QSPR/QSAR研究第147-152页
   ·模型的建立第147-148页
   ·结果分析第148-151页
     ·计算结果第148-150页
     ·公式系数的物理意义第150-151页
   ·结论第151-152页
12 硝基苯衍生物分子结构参数与生物活性QSPR/QSAR研究第152-159页
   ·硝基苯类化合物分子结构参数提取第152-153页
   ·分子结构参数与生物毒性的相关性第153-155页
   ·模型稳定性和预测能力检验第155-159页
13 碳氢化合物分子结构与性质的QSPR/QSAR研究第159-183页
   ·理论与方法第160-165页
   ·ND指数的结构选择性第165-166页
   ·ND指数与碳氢化合物加合型性质的构效关系研究第166-175页
   ·ND指数与烷烃凝聚型性质的构效关系研究第175-182页
     ·结论第182-183页
14 PCDFs类化合物Kováts指数的QSRR研究第183-191页
   ·基本原理与方法第184-188页
     ·多氯代二苯并呋喃异构体分子结构参数表征第184-185页
     ·分子结构参数与PCDFs的Kováts指数的相关性第185-188页
   ·模型稳定性及预测能力分析第188-190页
   ·结论第190-191页
15 NP_m拓扑指数与单硫醚气相色谱保留指数的QSRR研究第191-200页
   ·理论与方法第191-193页
   ·结果与讨论第193-198页
     ·NP_m的计算结果第193-195页
     ·NP_m指数与单硫醚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的相关性第195-196页
     ·RI=aNP_1+bNP_2+cNP_3+d模型的精密度和稳定性第196-198页
   ·结论第198-200页
16 结论与展望第200-203页
   ·结论第200-201页
   ·展望第201-203页
参考文献第203-227页
致谢第227-228页
附件一第228-229页
附件二第229-231页
附件三第231页

论文共2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成因探讨及找矿方向
下一篇:神话·传奇·童话的揉杂--《西游记》文本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