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成因探讨及找矿方向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1页 |
| ·引言 | 第9页 |
| ·研究内容、方法 | 第9页 |
| ·国内外铅锌矿床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成矿地质背景 | 第11-18页 |
| ·区域地质 | 第11页 |
| ·矿区地层 | 第11-12页 |
| ·矿区构造 | 第12-14页 |
| ·褶皱构造 | 第12-13页 |
| ·断裂构造 | 第13-14页 |
| ·节理构造和劈理构造 | 第14页 |
| ·矿区岩浆岩 | 第14-15页 |
| ·矿区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 | 第15-17页 |
|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 第15-16页 |
| ·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 第16-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18-24页 |
| ·矿体特征 | 第18-20页 |
| ·矿石特征 | 第20-22页 |
| ·矿石结构构造 | 第20页 |
| ·矿石矿物、化学成分 | 第20-21页 |
| ·主要矿物形态和嵌布特征 | 第21-22页 |
| ·围岩蚀变特征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四章 控矿地质条件分析 | 第24-30页 |
| ·地层控矿作用 | 第24页 |
| ·构造控矿作用 | 第24-27页 |
| ·区域构造与成矿 | 第24-25页 |
| ·矿区构造与成矿 | 第25-26页 |
| ·构造演化与成矿 | 第26-27页 |
| ·岩浆岩控矿作用 | 第27-29页 |
| ·印支至燕山期壳幔源型成因复式岩体控矿作用 | 第27-28页 |
| ·成矿动力 | 第28-29页 |
| ·矿化富集规律 | 第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五章 矿床成因探讨 | 第30-41页 |
| ·矿石硫同位素特征及来源 | 第30-31页 |
| ·矿石铅同位素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 | 第31-33页 |
| ·矿石铅同位素特征 | 第31-32页 |
| ·成矿物质及成矿介质来源 | 第32-33页 |
| ·区域构造环境 | 第33页 |
| ·成矿作用 | 第33-37页 |
| ·热液矿化阶段 | 第33-34页 |
| ·矿化分带和热液运移方向 | 第34-36页 |
| ·成矿方式 | 第36页 |
| ·热液成矿温度、压力条件 | 第36-37页 |
| ·成矿时代 | 第37页 |
| ·矿床成因类型 | 第37-38页 |
| ·成矿机制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六章 成矿预测和找矿方向 | 第41-45页 |
| ·成矿预测理论和方法 | 第41页 |
| ·找矿标志 | 第41页 |
| ·找矿概念模型 | 第41-42页 |
| ·找矿方向 | 第42-44页 |
| ·矿区预测区 | 第42-43页 |
| ·矿区外围预测区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 附图 | 第50-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