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5页 |
1.1 前言 | 第15页 |
1.2 钢纤维混凝土研究和应用概况 | 第15-19页 |
1.2.1 钢纤维混凝土性能研究 | 第15-16页 |
1.2.2 钢纤维混凝土结构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1.2.3 钢纤维混凝土工程应用现状 | 第18-19页 |
1.3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 | 第19-21页 |
1.3.1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研究 | 第19-20页 |
1.3.2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剪力墙连梁的抗剪性能研究 | 第20-21页 |
1.4 钢纤维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1.4.1 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21-22页 |
1.4.2 钢纤维混凝土梁抗剪试验研究 | 第22-24页 |
1.4.3 计算统计模型的汇总 | 第24-25页 |
1.4.4 存在的问题 | 第25页 |
1.5 钢筋混凝土连梁的研究进展 | 第25-33页 |
1.5.1 剪力墙连梁的受力与变形的特点 | 第25-26页 |
1.5.2 连梁的对联肢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26-27页 |
1.5.3 钢筋混凝土连梁的研究进展 | 第27-31页 |
1.5.4 各国规范中连梁抗剪的相关规定 | 第31-33页 |
1.5.5 现有研究成果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页 |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3-35页 |
1.6.1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受剪试验研究 | 第33-34页 |
1.6.2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剪力墙连梁受剪试验研究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5页 |
第二章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受剪试验研究 | 第45-57页 |
2.1 前言 | 第45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45-49页 |
2.2.1 试验方案 | 第45-47页 |
2.2.2 试验材料 | 第47-48页 |
2.2.3 配合比 | 第48页 |
2.2.4 试件的浇筑和养护 | 第48页 |
2.2.5 数据采集和测点布置 | 第48页 |
2.2.6 加载设备与加载方案 | 第48-49页 |
2.3 试验成果汇总 | 第49-53页 |
2.3.1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 | 第49页 |
2.3.2 钢筋应变 | 第49页 |
2.3.3 荷载—挠度曲线 | 第49-52页 |
2.3.4 破坏的类型和形态 | 第52-53页 |
2.4 结论 | 第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第三章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斜截面抗裂及承载力计算 | 第57-78页 |
3.1 前言 | 第57页 |
3.2 各因素对梁剪切初裂强度及抗剪极限强度的影响 | 第57-60页 |
3.2.1 钢纤维的影响 | 第58页 |
3.2.2 箍筋的影响 | 第58-59页 |
3.2.3 钢纤维种类的影响 | 第59页 |
3.2.4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3.2.5 剪跨比的影响 | 第60页 |
3.3 统计分析研究 | 第60-64页 |
3.3.1 经验公式的计算模式 | 第60-61页 |
3.3.2 高强混凝土梁抗裂强度和承载力计算的经验公式 | 第61-62页 |
3.3.3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抗裂强度和承载力计算的经验公式 | 第62页 |
3.3.4 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62-64页 |
3.4 预测值和试验结果的比较 | 第64-66页 |
3.5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8页 |
第四章 受剪破坏梁的受力变形过程与延性分析 | 第78-90页 |
4.1 前言 | 第78页 |
4.2 变形研究 | 第78-82页 |
4.2.1 钢纤维对梁破坏形态的影响 | 第78-79页 |
4.2.2 钢纤维对荷载—挠度曲线的影响 | 第79-80页 |
4.2.3 剪压区混凝土最大压应变 | 第80-81页 |
4.2.4 斜裂缝的宽度 | 第81-82页 |
4.3 延性分析 | 第82-88页 |
4.3.1 延性的评定指标 | 第82-83页 |
4.3.2 试验结果汇总 | 第83-84页 |
4.3.3 钢纤维对延性的影响 | 第84-85页 |
4.3.4 配箍率对延性的影响 | 第85页 |
4.3.5 钢纤维和箍筋作用的比较 | 第85-86页 |
4.3.6 混凝土强度对延性系数的影响 | 第86页 |
4.3.7 剪跨比对延性系数的影响 | 第86-87页 |
4.3.8 钢纤维种类对延性的影响 | 第87-88页 |
4.4 结论 | 第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第五章 基于MCFT理论的钢纤维混凝土梁的截面分析 | 第90-112页 |
5.1 前言 | 第90页 |
5.2 修正的压力场理论(MCFT)介绍 | 第90-93页 |
5.2.1 修正的压力场理论 | 第90-91页 |
5.2.2 MCFT理论的相容条件 | 第91页 |
5.2.3 MCFT理论的平衡条件 | 第91-92页 |
5.2.4 MCFT理论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92-93页 |
5.3 本文的计算模型 | 第93-99页 |
5.3.1 钢纤维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93-95页 |
5.3.2 梁在纯剪作用下受力分析 | 第95-96页 |
5.3.3 纯弯作用下梁截面受力分析 | 第96-97页 |
5.3.4 弯剪复合作用截面分析模型 | 第97-99页 |
5.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99-109页 |
5.4.1 承载力分析 | 第99-101页 |
5.4.2 开裂荷载分析 | 第101-102页 |
5.4.3 箍筋应变和剪压区混凝土压应变 | 第102-109页 |
5.5 钢纤维和箍筋效率的比较 | 第109-110页 |
5.6 结论 | 第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2页 |
第六章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剪力墙连梁受剪试验研究 | 第112-139页 |
6.1 前言 | 第112-113页 |
6.2 试验设计 | 第113-118页 |
6.2.1 试验方案 | 第113页 |
6.2.2 试件的设计 | 第113-115页 |
6.2.3 原材料 | 第115页 |
6.2.4 试件的浇筑和养护 | 第115-116页 |
6.2.5 测点布置和数据采集 | 第116-117页 |
6.2.6 加载设备与加载方案 | 第117-118页 |
6.3 试验现象和破坏形态 | 第118-124页 |
6.3.1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 第118-120页 |
6.3.2 静载试验 | 第120-124页 |
6.4 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和钢筋应变 | 第124-133页 |
6.4.1 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 第124-127页 |
6.4.2 纵筋应变分析 | 第127-132页 |
6.4.3 箍筋应变分析 | 第132-133页 |
6.5 连梁的轴向变形 | 第133-134页 |
6.6 连梁的剪切变形 | 第134-137页 |
6.7 结论 | 第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39页 |
第七章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剪力墙连梁的延性和耗能分析 | 第139-151页 |
7.1 前言 | 第139页 |
7.2 骨架曲线 | 第139-141页 |
7.3 位移延性 | 第141-143页 |
7.3.1 位移延性系数的计算 | 第141-142页 |
7.3.2 各因素对连梁延性的影响 | 第142-143页 |
7.4 承载力及刚度退化 | 第143-146页 |
7.5 耗能性能 | 第146-149页 |
7.5.1 耗能能力的计算 | 第146-147页 |
7.5.2 各因素对连梁耗能能力的影响 | 第147-149页 |
7.6 结论 | 第149-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51页 |
第八章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连梁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 第151-163页 |
8.1 前言 | 第151页 |
8.2 本次试验结果汇总和讨论 | 第151-154页 |
8.2.1 跨高比的影响 | 第152-153页 |
8.2.2 钢纤维和箍筋的影响 | 第153-154页 |
8.3 钢纤维混凝土连梁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式 | 第154页 |
8.4 钢筋混凝土连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 第154-156页 |
8.4.1 现有计算公式的分析 | 第154-155页 |
8.4.2 受剪承载力的统计分析 | 第155-156页 |
8.5 钢纤维对连梁受剪承载力增强系数的统计分析 | 第156-157页 |
8.6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连梁抗剪设计建议 | 第157-158页 |
8.7 结论 | 第158-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3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3-166页 |
9.1 本文主要工作的总结 | 第163-165页 |
9.1.1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受剪试验研究 | 第163-164页 |
9.1.2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连梁受剪试验研究 | 第164-165页 |
9.2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165-16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166-16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和论文发表情况 | 第167-168页 |
致谢 | 第168-169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