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6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7页 |
·传统染料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声化学降解染料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7页 |
·声化学理论问题综述 | 第17-24页 |
·声化学空化作用 | 第17-19页 |
·声化学氧化机理 | 第19-20页 |
·声化学空化作用发生的位置 | 第20-21页 |
·影响声化学降解的主要因素 | 第21-22页 |
·声化学氧化反应器的类型 | 第22-24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技术路线和技术关键 | 第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页 |
·技术关键 | 第25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5-26页 |
2 声化学氧化实验方法和思路 | 第26-34页 |
·声化学氧化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6-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实验思路 | 第29-33页 |
·废水种类选择 | 第29-32页 |
·声化学处理方法选择 | 第32页 |
·有机物常见化学键断裂能 | 第32-33页 |
·均匀设计法 | 第33-34页 |
3 单一超声波处理三苯甲烷类染料结晶紫的研究 | 第34-43页 |
·前言 | 第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1页 |
·溶液pH对 CV脱色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声强对 CV脱色率的影响 | 第35页 |
·不同初始浓度下 CV的脱色率 | 第35-36页 |
·反应温度对 CV脱色率的影响 | 第36页 |
·辐射时间对 CV脱色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自由基清除剂对超声降解的影响 | 第37页 |
·声化学降解 CV的UV-Vis分析 | 第37-38页 |
·CV溶液COD_(Cr)分析 | 第38-39页 |
·结晶紫降解机制分析 | 第39-40页 |
·CV降解反应动力学模型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4 超声/MnO_2降解杂环染料丁基罗丹明B溶液的研究 | 第43-51页 |
·前言 | 第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0页 |
·超声辐射时间的影响 | 第43-44页 |
·pH的影响 | 第44-45页 |
·自由基清除剂的影响 | 第45页 |
·声强的影响 | 第45-46页 |
·MnO_2投加量的影响 | 第46页 |
·通空气的影响 | 第46-47页 |
·降解过程中UV-Vis吸收光谱分析 | 第47页 |
·丁基罗丹明B的降解机制分析 | 第47-49页 |
·声化学催化氧化降解反应动力学模型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超声/镁粉体系协同降解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的研究 | 第51-59页 |
·前言 | 第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8页 |
·超声辐射时间的影响 | 第51页 |
·溶液pH的影响 | 第51-52页 |
·声强的影响 | 第52页 |
·镁粉投加量的影响 | 第52页 |
·染料的超声降解动力学研究 | 第52-53页 |
·降解过程中UV-Vis吸收光谱分析 | 第53-54页 |
·红外光谱(FITR)分析 | 第54-55页 |
·活性艳红X-3B的降解机制分析 | 第55-56页 |
·声化学降解反应动力学模型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6 超声/双氧水体系降解多偶氮染料的研究 | 第59-66页 |
·前言 | 第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5页 |
·实验设计方案 | 第59-60页 |
·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分析 | 第60-61页 |
·确定影响因素的最佳条件 | 第61-62页 |
·预测脱色率与实际脱色率值的比较 | 第62页 |
·氢氧自由基的测定 | 第62页 |
·H_2O_2单独处理与 US/H_2O_2处理效果的比较 | 第62-63页 |
·US/H_2O_2处理染料的UV-Vis分析 | 第63页 |
·US/H_2O_2处理染料的降解途径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7 实际印染废水的降解研究 | 第66-68页 |
·前言 | 第66页 |
·实际废水的来源 | 第66页 |
·实际废水的处理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8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今后工作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附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