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页 |
| ·本文的意义 | 第9-10页 |
| ·本文的目标 | 第10-11页 |
| ·本文的工作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软件保护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2-31页 |
| ·硬件辅助的软件保护技术 | 第12-14页 |
| ·加壳技术 | 第14-15页 |
| ·代码混淆技术 | 第15-21页 |
| ·软件水印技术 | 第21-26页 |
| ·防篡改技术 | 第26页 |
| ·其他技术 | 第26-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本文的提出的算法 | 第31-58页 |
| ·“动态代码生成”混淆技术 | 第31-41页 |
| ·自适应动态图水印技术 | 第41-51页 |
| ·超粒度混杂技术 | 第51-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四章 软件架构与实现 | 第58-94页 |
| ·软件架构 | 第58-61页 |
| ·具体实现 | 第61-92页 |
|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 第五章 性能分析 | 第94-98页 |
| ·目标软件的选择 | 第94页 |
| ·运行效率 | 第94-96页 |
| ·保护强度 | 第96-97页 |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 附录 | 第98-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 后记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