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12页 |
一、意义分析 | 第12-22页 |
·行政领导人问责制中的责任 | 第12-18页 |
·行政领导人问责制 | 第18-19页 |
·行政领导人问责制的意义 | 第19-22页 |
二、理论分析:行政领导人问责制的逻辑 | 第22-26页 |
·委托-代理理论(PRINCPLE AND AGENCY THEORY) | 第22-23页 |
·行政伦理责任理论(ADMINISTRATIVE ETHIC RESPONSIBILITY THEORY ) | 第23-24页 |
·博弈论(GAME THEORY ) | 第24-26页 |
三、经验分析:“权”、“责”的个人博弈 | 第26-35页 |
·美国与香港的案例 | 第26-27页 |
·中国内地:从“问责风暴”到问责法规 | 第27-29页 |
·三地行政领导人问责制比较分析 | 第29-33页 |
·个人的权责博弈分析 | 第33-35页 |
四、规范分析:理想的行政领导人问责模式 | 第35-50页 |
·问责主体:异体问责与同体问责 | 第35-41页 |
·责任主体 | 第41-43页 |
·责任内容 | 第43-44页 |
·问责程序 | 第44-48页 |
·责任形式 | 第48-49页 |
·问责结果 | 第49-50页 |
五、政策分析:中国政府实施行政问责制的现实路径 | 第50-63页 |
·中国实施问责制的资源分析 | 第50-53页 |
·问题与困境 | 第53-55页 |
·中国实施行政领导人问责制的可行路径 | 第55-63页 |
余论 回应质疑 | 第63-66页 |
注释 | 第66-68页 |
附录 | 第68-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后记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