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言 | 第12-16页 |
·研究背景和现状 | 第12-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页 |
·本文的工作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光子学微结构与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6-46页 |
·引言 | 第16-17页 |
·光子学微结构的研究进展 | 第17-28页 |
·光诱导双折射 | 第17-20页 |
·光诱导微光栅 | 第20-26页 |
·光诱导Kerr效应 | 第26-28页 |
·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8-34页 |
·非线性光学理论 | 第28-29页 |
·电场极化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 | 第29-31页 |
·全光极化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 | 第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6页 |
第三章 实验方法 | 第46-53页 |
·研究方法确定依据 | 第46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46-49页 |
·染料掺杂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6-47页 |
·染料掺杂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制备 | 第47-49页 |
·飞秒激光微细加工平台 | 第49-51页 |
·样品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UV-Vis-NIR) | 第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偶氮掺杂杂化材料的飞秒激光诱导双折射 | 第53-76页 |
·引言 | 第53页 |
·实验部分 | 第53-59页 |
·样品 | 第53-56页 |
·飞秒激光诱导双折射实验 | 第56-59页 |
·偶氮掺杂PMMA聚合物的光诱导双折射 | 第59-64页 |
·光诱导双折射的写入过程和衰减过程 | 第59-60页 |
·泵浦激光参数对光诱导双折射的影响 | 第60-64页 |
·偶氮掺杂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光诱导双折射 | 第64-70页 |
·光诱导双折射的写入过程和衰减过程 | 第64-65页 |
·泵浦激光功率对光诱导双折射衰减的影响 | 第65-66页 |
·样品厚度对光诱导双折射的影响 | 第66-69页 |
·偶氮种类对光诱导双折射的影响 | 第69-70页 |
·偶氮掺杂PMMA聚合物和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光诱导双折射比较 | 第70-71页 |
·偶氮掺杂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光诱导双折射的光存储应用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第五章 酞菁铅掺杂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飞秒激光诱导光Kerr效应 | 第76-88页 |
·引言 | 第76页 |
·实验部分 | 第76-79页 |
·样品 | 第76-78页 |
·飞秒激光诱导光Kerr效应实验装置 | 第78-79页 |
·飞秒激光诱导光Kerr效应的特异性能 | 第79-83页 |
·飞秒激光诱导光Kerr效应表征 | 第79-80页 |
·飞秒激光实验参数对光Kerr效应的影响 | 第80-83页 |
·特异光Kerr效应的形成机制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第六章 染料掺杂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飞秒激光诱导体微光栅 | 第88-103页 |
·引言 | 第88-89页 |
·实验部分 | 第89-94页 |
·样品 | 第89-92页 |
·飞秒激光诱导体微光栅实验装置 | 第92-94页 |
·飞秒激光诱导一维体微光栅的研究 | 第94-96页 |
·飞秒激光诱导二维体微光栅的研究 | 第96-99页 |
·飞秒激光诱导体微光栅的形成机制 | 第99-100页 |
·结论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3页 |
第七章 偶氮掺杂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非共振全光极化 | 第103-113页 |
·引言 | 第103-104页 |
·实验部分 | 第104-106页 |
·样品 | 第104-105页 |
·非共振全光极化实验装置 | 第105-106页 |
·非共振全光极化的研究 | 第106-109页 |
·非共振全光极化的写入和衰减过程 | 第106-108页 |
·基频光功率对SHG信号强度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非共振全光极化过程 | 第109页 |
·结论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3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13-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