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线路构造论文--路基论文

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地基的动应力及饱和软粘土特性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59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选题依据第13-14页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地基振动的基本理论第15-31页
     ·地基振动的产生与传播第15-25页
     ·地基振动的环境影响第25-26页
     ·地基振动的现场测试第26-31页
   ·列车移动荷载引起振动的分析方法第31-39页
     ·解析法第32-37页
     ·数值方法第37-39页
   ·列车移动荷载引起振动的现场测试第39-40页
   ·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动力特性第40-47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组织结构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9页
第二章 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梁模型及求解第59-94页
   ·前言第59页
   ·Winkler地基—Euler—Bernoulli梁模型第59-63页
     ·控制方程第59-60页
     ·弹性地基上的静力解第60-61页
     ·弹性地基上的动力解第61-63页
     ·粘弹性地基上的动力解第63页
   ·Winkler地基—Timoshenko梁模型第63-68页
     ·控制方程第64-65页
     ·弹性地基上的静力解第65-66页
     ·(粘)弹性地基上的动力解第66-68页
   ·弹性半空间—Timoshenko梁模型及其求解第68-88页
     ·弹性半空间—Timoshenko梁相互作用的等效刚度第68-73页
     ·梁的稳态位移和地基表面反力第73-74页
     ·Timoshenko梁—弹性半空间系统的弥散特性及临界速度第74-80页
     ·弹性半空间T梁与弹性半空间E-B梁的比较第80-81页
     ·不同速度时的T梁位移波形第81-88页
   ·列车荷载作用下的轨道结构位移和地基表面反力第88-90页
   ·本章小结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第三章 列车振动的现场测试及模型计算第94-121页
   ·前言第94页
   ·瑞典Ledsgard X2000高速列车振动测试第94-101页
     ·试验列车的荷载和几何参数第94-95页
     ·测试仪器及测点布置第95-97页
     ·测试结果和分析第97-101页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杭州生产研发中心环境振动测试第101-112页
     ·测试仪器第101-102页
     ·测点、测线布置第102-104页
     ·测试结果和分析第104-111页
     ·振动的评价第111-112页
   ·列车产生路堤振动的模型计算与实测结果的比较第112-118页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1页
第四章 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半空间响应第121-137页
   ·前言第121页
   ·移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半空间响应第121-134页
     ·基本公式及求解第121-127页
     ·数值计算结果第127-133页
     ·应力公式第133-134页
   ·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半空间响应第134-135页
   ·本章小结第135-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37页
第五章 列车移动荷载引起的地基动应力第137-180页
   ·前言第137页
   ·应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第137-142页
   ·应力的时间变化规律第142-146页
     ·单个轮轴移动荷载第142-143页
     ·列车移动荷载第143-146页
   ·土单元的应力状态及应力路径第146-165页
     ·单个轮轴移动荷载第148-160页
     ·列车移动荷载第160-165页
   ·应力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65-177页
     ·列车车速第165-169页
     ·路堤刚度第169-174页
     ·地基剪切模量第174-177页
   ·本章小结第177-178页
 参考文献第178-180页
第六章 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动力特性初步试验研究第180-232页
   ·前言第180-181页
   ·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第181-190页
     ·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已有试验成果第181-184页
     ·试验设计第184-185页
     ·试验仪器第185-188页
     ·试验土样第188-190页
   ·试验结果第190-226页
     ·单向激振动三轴试验第190-214页
     ·双向激振动三轴试验第214-226页
   ·列车移动荷载引起的地基长期附加沉降机理初步分析第226-229页
   ·本章小结第229-230页
 参考文献第230-232页
第七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第232-235页
   ·主要结论第232-233页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第233-235页
致谢第235-236页
附录:作者简历及发表论文第236-237页

论文共2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平台设计实现
下一篇:微型定向钻动力装置微型化与节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