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的应用论文

光学微结构观测系统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8页
   ·微结构成像观测研究的背景第10-11页
     ·微结构成像观测研究的意义第10页
     ·微结构成像观测研究的应用领域第10-11页
   ·微结构成像在光纤端面观测方面的应用第11-22页
     ·光纤端面检测的意义和市场前景第11-12页
     ·光纤端面质量的影响第12-16页
     ·光纤的活动连接形式和光纤连接器第16-20页
     ·光纤端面质量检测的现有产品第20-21页
     ·光纤端面质量检测光学系统的要求第21-22页
   ·微结构成像在体腔内病变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第22-24页
     ·微结构成像在体腔内病变诊断治疗方面应用的优势和意义第22-23页
     ·体腔内病变诊断治疗用光学系统的要求第23-24页
   ·微结构成像观测系统的结构第24-25页
   ·本章小结第25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各章主要内容第25-28页
第二章 非浸液显微物镜光学系统“经验设计”研究第28-52页
   ·研究光学系统结构与要求的关系的必要性第28-31页
   ·非浸液显微物镜系统孔径与结构的关系研究第31-38页
     ·双胶合透镜负担偏角第31-35页
     ·普通单透镜负担偏角第35-37页
     ·半球形透镜前片负担偏角第37-38页
   ·显微物镜长工作距离要求和结构的关系第38-41页
   ·消色差非浸液显微物镜结构选型研究第41-50页
     ·消色差非浸液显微物镜选型近似公式研究第41-43页
     ·消色差非浸液显微物镜选型近似公式的适应性研究第43-48页
       ·消色差非浸液显微物镜选型近似公式的在有限筒长范围的适应性研究第43-46页
       ·消色差非浸液显微物镜选型近似公式的在无限筒长范围的适应性研究第46-48页
     ·消色差非浸液显微物镜选型经济程度研究第48-50页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三章 “较大数值孔径”深孔检测光学成像系统系列的研究与设计第52-85页
   ·“较大数值孔径”深孔检测光学成像系统要求第52-55页
     ·“较大数值孔径”深孔检测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参数确定第52-54页
     ·“较大数值孔径”深孔检测光学成像系统系列的提出第54-55页
   ·针式探测物镜系统设计第55-61页
     ·针式探测物镜初始结构选择和像差分析第55-56页
     ·针式探测物镜设计结果第56-60页
     ·针式探测物镜设计结果比较第60-61页
   ·大孔径针式探测物镜系统设计第61-64页
     ·大孔径针式探测物镜初始结构选择和像差分析第61-62页
     ·大孔径针式探测物镜设计结果第62-64页
   ·长工作距离阶式探测物镜系统设计第64-70页
     ·长工作距离阶式探测物镜初始结构选择和像差分析第64-67页
     ·长工作距离阶式探测物镜设计结果第67-70页
   ·管式物镜系统设计第70-74页
     ·管式物镜初始结构选择和像差分析第70页
     ·管式物镜设计结果第70-74页
   ·变焦距物镜系统设计第74-83页
     ·变焦距物镜初始结构选择第74-75页
     ·双组元全动型变焦距物镜运动模型分析第75-79页
     ·变焦距物镜设计结果第79-83页
       ·变焦距物镜独立使用的像差结果第79-82页
       ·变焦距物镜与针式探测物镜的场镜衔接设计和像差结果第82-83页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四章 “大视场”细管状光学成像系统系列的研究与设计第85-114页
   ·“大视场”细管状光学成像系统系列的研究与设计第85-87页
   ·超大视场物镜系统设计第87-96页
     ·超大视场物镜系统结构和像差分析第87-91页
     ·超大视场物镜系统初始结构的选择和调整第91-92页
     ·超大视场物镜系统设计结果第92-96页
   ·大视场垂直偏转物镜系统设计第96-102页
     ·大视场垂直偏转物镜系统结构的优点第96-97页
     ·大视场垂直偏转物镜系统初始结构的选择和调整第97-100页
     ·大视场垂直偏转物镜系统设计结果第100-102页
   ·胶合棒镜传像光学系统设计第102-110页
     ·胶合棒镜传像光学系统结构分析和像差分析第102-107页
     ·胶合棒镜传像光学系统初始结构的选择和调整第107-108页
     ·胶合棒镜传像光学系统设计结果第108-110页
   ·“大视场”细管状光学成像系统设计比较第110-112页
     ·“大视场”细管状光学成像系统畸变第110-111页
     ·“大视场”细管状光学成像系统结构简化程度第111-112页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五章 连续变焦光纤端面观测镜仪器化设计与实验研究第114-147页
   ·连续变焦光纤端面观测镜系统结构第114-121页
     ·连续变焦光纤端面观测镜总体结构第114-115页
     ·连续变焦光纤端面观测镜光学结构第115页
     ·连续变焦光纤端面观测镜照明系统设计第115-116页
     ·连续变焦光纤端面观测镜光电器件选择与光能验证第116-121页
   ·连续变焦光纤端面观测镜机械结构设计第121-132页
     ·针式探测镜机械设计第121-124页
       ·针式探测镜机械系统第121-123页
       ·针式探测镜实物图第123-124页
     ·变焦距微结构观测镜机械设计第124-130页
       ·变焦距微结构观测镜机械系统第124-125页
       ·变焦距机械系统——凸轮机构第125-129页
       ·变焦距微结构观测镜实物图第129-130页
     ·变焦距针式探测镜机械设计第130-132页
       ·变焦距针式探测镜机械系统第130-131页
       ·变焦距针式探测镜实物图第131-132页
   ·连续变焦光纤端面观测镜实验装置第132-133页
   ·连续变焦光纤端面观测镜实验研究第133-145页
     ·针式探测镜实验研究第133-139页
       ·针式探测镜光纤端面PC连接方式观测实验结果第133-134页
       ·针式探测镜光纤端面APC连接方式观测实验结果第134-136页
       ·针式探测镜计量光栅观测实验结果第136-137页
       ·针式探测镜分辨率板观测实验结果第137-139页
     ·变焦距观测镜实验研究第139-143页
       ·变焦距观测镜计量光栅观测实验结果第139-140页
       ·变焦距观测镜分辨率板观测实验结果第140-143页
     ·变焦距针式探测镜实验研究第143-145页
   ·本章小结第145-14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47-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53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153-154页
致谢第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β-分泌酶小分子抑制剂发现及葡萄糖激酶激动剂筛选和相应作用机理探讨
下一篇:数字散斑相关技术在鼓膜测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