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页 |
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丰富内涵 | 第7-21页 |
(一)、社会基本结构与社会发展理论 | 第8-13页 |
1、社会基本结构理论 | 第8-9页 |
2、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 第9-11页 |
3、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理论 | 第11-13页 |
(二)、马克思对社会发展序列的设想 | 第13-18页 |
1、“五形态说”的提出及其内涵 | 第13-14页 |
2、“三形态说”的提出及其内涵 | 第14-16页 |
3、马克思晚年社会发展的跨越理论 | 第16-18页 |
(三)、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辩证思考 | 第18-21页 |
1、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 第18-19页 |
2、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与历史选择性的辩证统一 | 第19-20页 |
3、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 第20-21页 |
二、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社会主义革命实践 | 第21-28页 |
(一)、列宁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第21-25页 |
1、列宁对“东方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的阐述 | 第21-23页 |
2、列宁“一国胜利”论对“同时胜利”论的超越 | 第23-25页 |
(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 第25-28页 |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运用 | 第25-27页 |
2、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发展 | 第27-28页 |
三、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 | 第28-42页 |
(一)、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第28-33页 |
1、邓小平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 | 第29-31页 |
2、邓小平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发展 | 第31-33页 |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第33-38页 |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 第33-34页 |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三大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导 | 第34-38页 |
(三)、科学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贡献 | 第38-42页 |
1、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第38-40页 |
2、科学发展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导 | 第40-42页 |
结束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