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仪器、仪表论文--光学仪器论文

实现光学超分辨的衍射器件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符号对照表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7页
   ·光学超分辨及其应用第11-13页
   ·超分辨衍射器件的设计方法及其发展概况第13-22页
     ·已有的设计方法第14-21页
     ·本论文的设计方法第21-22页
   ·光学超分辨的基本限制第22-24页
   ·大数值孔径成像系统中超分辨衍射器件的衍射模型第24-26页
   ·论文的研究目标及内容安排第26-27页
第二章 横向超分辨衍射器件的全局优化设计方法第27-70页
   ·概述第27-28页
   ·基于线性规划的全局优化设计方法第28-38页
     ·Toraldo 形式的优化设计问题的提出第28-29页
     ·优化设计问题基于线性规划的求解方法第29-32页
     ·设计实例第32-35页
     ·证明全局最优解为0、π相移的纯相位器件第35-38页
   ·基于泛函变分理论与矩阵广义特征值理论的全局优化设计方法第38-48页
     ·引入光束整形系统时Toraldo 形式的优化设计问题第38-40页
     ·基于泛函变分理论的全局优化设计方法第40-44页
     ·基于矩阵广义特征值理论的全局优化设计方法第44-46页
     ·设计实例第46-48页
   ·横向超分辨的基本限制第48-51页
     ·传统成像模式下横向超分辨的基本限制第48-50页
     ·共焦成像模式下横向超分辨的基本限制第50-51页
   ·改进形式的优化设计问题的求解第51-65页
     ·改进形式的优化设计问题的提出第51-52页
     ·诱导优化问题的求解第52-56页
     ·改进形式的优化设计问题的求解第56-63页
     ·设计实例第63-65页
   ·迭代离散化方法第65-69页
     ·迭代离散化方法的提出第65-66页
     ·迭代离散化方法的具体描述第66-67页
     ·应用实例第67-69页
   ·结论第69-70页
第三章 轴向及三维超分辨衍射器件的全局优化设计方法第70-99页
   ·概述第70页
   ·基于线性规划的全局优化设计方法第70-80页
     ·优化设计问题的提出第70-74页
     ·优化设计问题基于线性规划的求解方法第74-76页
     ·设计实例第76-80页
   ·轴向超分辨的基本限制第80-86页
     ·传统成像模式下轴向超分辨的基本限制第80-81页
     ·共焦成像模式下轴向超分辨的基本限制第81-86页
   ·方法扩展——双焦点成像系统性能的基本限制第86-98页
     ·问题的提出第86-88页
     ·问题的数学描述第88-90页
     ·双焦点强度相等时基于线性规划的求解方法第90-92页
     ·双焦点强度比为任意值时基于线性规划的求解方法第92-95页
     ·双焦点强度比为任意值时的数值结果第95-97页
     ·双焦点强度相等时基于部分数值结果的解析结果第97-98页
   ·结论第98-99页
第四章 大数值孔径成像系统中超分辨衍射器件的衍射模型第99-120页
   ·引言第99-100页
   ·大数值孔径成像系统中受超分辨衍射器件调制的点扩散函数的计算第100-108页
     ·大数值孔径成像系统的描述第100-103页
     ·几何光学精度范围内光场对角向坐标的依赖关系第103-104页
     ·受超分辨衍射器件调制的点扩散函数的计算第104-108页
   ·大数值孔径成像系统中超分辨衍射器件的衍射模型第108-119页
     ·衍射模型的建立第108-115页
     ·衍射模型用于超分辨衍射器件的设计第115-119页
   ·结论第119-120页
第五章 超分辨衍射器件的研制及实验测试第120-150页
   ·引言第120页
   ·超分辨衍射器件的设计第120-124页
     ·具有横向超分辨性能的衍射器件的设计第120-121页
     ·具有三维超分辨性能的衍射器件的设计第121-124页
   ·超分辨衍射器件的加工第124-129页
     ·加工方法第124-125页
     ·加工误差分析第125-129页
   ·超分辨衍射器件结构参数的测量第129-132页
   ·衍射器件超分辨性能的实验测试第132-149页
     ·测量方案第132-137页
     ·点扩散函数的测量结果及误差分析第137-144页
     ·Strehl 比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结果第144-147页
     ·斜入射时点扩散函数的测量第147-149页
   ·结论第149-150页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第150-153页
   ·论文内容总结及主要创新点第150-151页
   ·展望第151-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59页
致谢及声明第159-160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第160-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Net的分布式事务处理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文化对于中国中产阶级品牌建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