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 第1-30页 |
·工作流技术概况 | 第8-13页 |
·工作流管理系统由来 | 第8-10页 |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工作流管理系统开发面临的困境 | 第12-13页 |
·Petri网概述 | 第13-18页 |
·Petri网描述及定义 | 第14-17页 |
·Petri网示例解释 | 第17-18页 |
·着色Petri网概述 | 第18-29页 |
·预定义 | 第18-20页 |
·着色Petri网静态结构 | 第20-21页 |
·着色Petri网示例解释 | 第21-29页 |
·论文各部分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第2章 工作流中的基本概念在ColouredFlow中的体现 | 第30-41页 |
·基本概念和设计实现 | 第30-35页 |
·案例(Case) | 第30-31页 |
·任务(Task) | 第31页 |
·过程(Process) | 第31-32页 |
·资源(Resource) | 第32页 |
·资源类(Resource Class) | 第32-33页 |
·活动项(Activity) | 第33页 |
·工作项(Workitem) | 第33-34页 |
·开始变迁(Start Transition)和结束变迁(End Transition) | 第34-35页 |
·高级功能 | 第35-41页 |
·应用调用 | 第35-37页 |
·子流调用 | 第37页 |
·资源约束 | 第37-38页 |
·动态资源分配 | 第38-41页 |
第3章 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 第41-48页 |
·工作流管理系统参考模型和ColouredFlow中的设计 | 第41-42页 |
·工作流管理系统参考模型 | 第41-42页 |
·ColouredFlow中的设计 | 第42页 |
·工作流执行服务周边组件和接口 | 第42-47页 |
·工作流执行服务 | 第46-47页 |
·工作流管理系统框架图 | 第47-48页 |
第4章 基于着色Petri网的工作流执行服务设计 | 第48-67页 |
·基于着色Petri网的工作流执行服务的构成 | 第48-56页 |
·应用服务(ApplicationService) | 第48-49页 |
·过程服务(ProcessService) | 第49页 |
·消息服务(MessageService) | 第49-51页 |
·文件服务(FileService) | 第51-52页 |
·资源服务(ResourceService) | 第52-53页 |
·引擎服务(EngineService) | 第53-54页 |
·配置服务(ConfigService) | 第54页 |
·用户服务(UserService) | 第54-55页 |
·案例服务(CaseService) | 第55页 |
·日志服务(LogService) | 第55-56页 |
·工作流引擎和引擎逻辑 | 第56-61页 |
·系统中案例和过程的关系 | 第56页 |
·工作流引擎逻辑 | 第56-57页 |
·启动过程(01)、终止过程(12) | 第57-58页 |
·填开始变迁进Workitem列表(02) | 第58页 |
·Load Activity列表(03) | 第58页 |
·Add新过程的Marking(04) | 第58页 |
·Add旧过程的Marking(05) | 第58-59页 |
·确定可能存在新绑定的位置(06、18、23、38) | 第59页 |
·绑定算法,确定新Workitem(07、19、24、39) | 第59页 |
·申请任务(08)、提交工作(09)、回退工作(10) | 第59页 |
·过程存档(11) | 第59-60页 |
·移除Workitem(13、28) | 第60页 |
·移除相应Token(14、29)、添加相应Token(22、37) | 第60页 |
·移除Activity(21、36)、添加Activity(16、17、27、31) | 第60页 |
·实施前应用(15、30)、实施中应用(33)、实施后应用(20、35) | 第60-61页 |
·子流调用(32)、被子流调用(26)、提交父过程(40、42) | 第61页 |
·准就绪→就绪(25)、空操作(34) | 第61页 |
·工作项的增量式判定 | 第61-67页 |
·绑定位置判定算法 | 第62-64页 |
·绑定算法 | 第64-67页 |
第5章 选题系统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实现 | 第67-70页 |
·选题系统的需求 | 第67-68页 |
·过程的设计 | 第68页 |
·其余部分的设计和运行效果 | 第68-70页 |
第6章 对未来工作的思考 | 第70-79页 |
·案例和案例建模 | 第70-72页 |
·案例ID的不复存在 | 第72-74页 |
·改进我们的着色Petri网运行机制 | 第74-76页 |
·两类建模手段 | 第74-75页 |
·当前消耗生成机制的改进 | 第75-76页 |
·加强应用调用在工作流系统中的作用 | 第76-78页 |
·解放系统后台的参数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
声明 | 第82-8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