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盗版对软件消费系统的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软件盗版因果研究 | 第13-14页 |
1.2.2 软件盗版现象研究 | 第14-15页 |
1.2.3 反盗版对策研究 | 第15页 |
1.3 本文研究工作简介 | 第15-18页 |
1.3.1 本文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3.2 本文创新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8-24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系统科学方法 | 第18-20页 |
2.2.1 复杂性科学概述 | 第18-19页 |
2.2.2 CAS理论研究 | 第19-20页 |
2.3 经济学方法 | 第20-23页 |
2.3.1 均衡分析法 | 第20-21页 |
2.3.2 经济理性主义 | 第21-22页 |
2.3.3 相关概念释义 | 第22-23页 |
2.4 小结 | 第23-24页 |
3 软件商品及软件盗版 | 第24-32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软件商品 | 第24-26页 |
3.2.1 软件定义 | 第24-25页 |
3.2.2 软件商品特性 | 第25-26页 |
3.3 软件盗版 | 第26-31页 |
3.3.1 软件盗版的定义 | 第26-27页 |
3.3.2 软件盗版的现状 | 第27-28页 |
3.3.3 软件盗版的主体 | 第28页 |
3.3.4 软件盗版的形式 | 第28-29页 |
3.3.5 软件盗版的不利影响 | 第29-31页 |
3.4 小结 | 第31-32页 |
4 软件消费系统 | 第32-36页 |
4.1 引言 | 第32页 |
4.2 软件消费系统 | 第32-33页 |
4.2.1 定义 | 第32页 |
4.2.2 软件消费系统流 | 第32页 |
4.2.3 软件消费系统特征 | 第32-33页 |
4.3 软件消费系统主体 | 第33-35页 |
4.3.1 主体界定 | 第33-34页 |
4.3.2 主体关系 | 第34页 |
4.3.3 主体关系链图 | 第34-35页 |
4.4 小结 | 第35-36页 |
5 软件消费行为模型 | 第36-46页 |
5.1 引言 | 第36页 |
5.2 软件消费行为 | 第36页 |
5.2.1 消费者假定 | 第36页 |
5.2.2 消费行为类型 | 第36页 |
5.3 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36-37页 |
5.3.1 消费者间的影响 | 第36-37页 |
5.3.2 消费者与正版提供者间的影响 | 第37页 |
5.3.3 政府举措的影响 | 第37页 |
5.4 基于消费者效用的模型 | 第37-41页 |
5.4.1 没有盗版的情况 | 第37-39页 |
5.4.2 考虑盗版的情况 | 第39-41页 |
5.5 消费者仿效行为 | 第41-44页 |
5.5.1 消费者行为决策 | 第41-42页 |
5.5.2 消费者仿效行为模型 | 第42-44页 |
5.6 小结 | 第44-46页 |
6 盗版软件供给行为 | 第46-52页 |
6.1 引言 | 第46页 |
6.2 盗版软件供给的必然性 | 第46-47页 |
6.2.1 需求基础 | 第46页 |
6.2.2 利润驱动 | 第46-47页 |
6.3 软件盗版行为研究 | 第47-50页 |
6.3.1 合理行为理论 | 第47页 |
6.3.2 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49页 |
6.3.3 影响因素关系图 | 第49-50页 |
6.3.4 商业盗版供给模型 | 第50页 |
6.4 小结 | 第50-52页 |
7 正版软件提供者行为 | 第52-56页 |
7.1 引言 | 第52页 |
7.2 正版软件提供者收益 | 第52-54页 |
7.2.1 垄断收益 | 第52页 |
7.2.2 盗版软件供给的影响 | 第52-53页 |
7.2.3 正版软件提供者模型 | 第53-54页 |
7.3 对软件盗版的反应 | 第54-55页 |
7.3.1 技术措施 | 第54页 |
7.3.2 价格策略 | 第54-55页 |
7.3.3 提升品牌和软件价值 | 第55页 |
7.3.4 加大对软件盗版行为的监控 | 第55页 |
7.4 小结 | 第55-56页 |
8 政府行为模型 | 第56-64页 |
8.1 引言 | 第56-57页 |
8.2 政府行为 | 第57-58页 |
8.2.1 惩治盗版行为 | 第57-58页 |
8.2.2 反盗版宣传教育行为 | 第58页 |
8.2.3 补贴政策 | 第58页 |
8.3 政府行为模型 | 第58-63页 |
8.3.1 两阶段模型 | 第58-62页 |
8.3.2 意识与消费模型 | 第62-63页 |
8.3.3 结论 | 第63页 |
8.4 小结 | 第63-64页 |
9 仿真实验 | 第64-78页 |
9.1 引言 | 第64页 |
9.2 实验参数设定 | 第64-65页 |
9.3 消费者需求仿真 | 第65-69页 |
9.3.1 没有盗版的情况 | 第65-68页 |
9.3.2 考虑盗版影响的情况 | 第68-69页 |
9.4 政府行为仿真 | 第69-76页 |
9.4.1 政府反盗版宣传教育活动作用 | 第69-72页 |
9.4.2 消费者之间的仿效行为 | 第72-73页 |
9.4.3 政府补贴政策的影响 | 第73-76页 |
9.5 小结 | 第76-78页 |
10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10.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8页 |
10.2 后续工作及展望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附录 | 第86-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