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工量测和热工自动控制论文--热工自动控制论文

基于仿生算法的热工参数辨识及控制器优化

中文摘要第1页
ABSTRACT第3-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2页
   ·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第7-9页
     ·研究仿生算法的意义第7-8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控制研究的意义第8-9页
     ·仿生算法应用于热工过程的研究第9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第9-12页
第二章 对象传递函数求取的几种方法第12-14页
   ·求取对象传递函数的意义第12页
   ·飞升曲线法拟合传递函数第12页
   ·现代辨识方法第12-13页
   ·结论第13-14页
第三章 蚁群算法用于参数辨识及控制器优化的研究第14-27页
   ·仿生算法概述第14页
   ·基本蚁群算法第14-18页
     ·基本蚁群算法模型第15-16页
     ·基本蚁群算法模型中各参数对算法的影响分析第16-17页
       ·更新策略第16页
       ·信息素挥发度第16页
       ·蚁群数量第16-17页
       ·启发式算子第17页
     ·基本蚁群算法的特点和改进第17-18页
     ·图搜索蚁群算法第18页
   ·蚁群算法用于连续空间优化问题第18-20页
     ·蚁群算法解决连续空间优化问题的基本思想第18-19页
     ·自适应蚁群算法用于连续空间的操作步骤第19-20页
     ·自适应蚁群算法的特点第20页
   ·基于自适应蚁群算法的热工过程参数辨识第20-23页
     ·参数的确定及表示第21-22页
     ·蚁群算法的操作第22页
     ·蚁群算法用于参数辨识的仿真研究第22-23页
     ·自适应蚁群算法与基本蚁群算法的比较第23页
   ·基于自适应蚁群算法的PID参数寻优的设计第23-26页
     ·目标函数的确定第23-24页
     ·参数的确定第24-25页
     ·自适应蚁群算法PID参数寻优的仿真研究第25页
     ·自适应蚁群算法与基本蚁群算法的比较第25-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四章 遗传算法参数辨识及控制器优化的研究第27-35页
   ·遗传算法基本知识第27页
   ·遗传算法的应用第27-28页
   ·遗传算法的并行性第28-29页
   ·遗传算法用于参数优化的操作第29-31页
     ·遗传算法基本操作第29-30页
     ·确定参数的寻优区间及编码方式第30页
     ·选取初始种群第30页
     ·适配函数的确定第30-31页
     ·选取适当的算法结束控制第31页
   ·遗传算法的改进第31-33页
     ·编码策略第31页
     ·选择机制第31页
     ·交叉和变异概率选择策略第31-32页
     ·剔除最坏点策略第32页
     ·算法结束控制策略第32页
     ·二进制编码与十进制编码程序语句介绍第32-33页
   ·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参数辨识研究第33-35页
     ·遗传算法特性辨识结果及过程参数第33页
     ·遗传算法与自适应蚁群算法的比较第33-35页
第五章 循环流化床锅炉特性分析第35-41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发展概述第35-37页
     ·国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发展进程第35-36页
     ·国外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发展第36-37页
   ·流态化理论第37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第37-38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控制研究第38-41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控制任务第38-39页
     ·影响床温的主要因素第39-41页
       ·燃料量对床温的影响第39-40页
       ·一次风对床温的影响第40页
       ·二次风风量的调节第40-41页
第六章 实例研究第41-46页
   ·参数辨识实例研究第41-45页
     ·实验方案及试验条件和措施第41页
     ·一次风对床温的影响第41-42页
     ·对试验数据进行滤波第42-44页
     ·参数辨识结果第44-45页
   ·控制器参数优化实例研究第45-46页
第七章 结论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51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类型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
下一篇:NO在SAP中对胰腺、肺脏的综合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