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旅游环境容量理论研究 | 第9-20页 |
·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 | 第9-13页 |
·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旅游环境容量研究意义和价值 | 第17-18页 |
·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本课题研究思路 | 第19页 |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旅游环境容量的指标体系 | 第20-31页 |
·旅游区类型的划分 | 第20-21页 |
·旅游环境容量的指标体系 | 第21-30页 |
·不同类型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各分量权重赋值方法 | 第30页 |
·不同类型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各分量权重赋值结果 | 第30-31页 |
3 旅游环境容量的定量评价模型 | 第31-39页 |
·不同类型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综合实现的定量评价模型 | 第31-32页 |
·不同类型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各分量的定量评价模型 | 第32-35页 |
·日饱和旅游环境容量、日超饱和旅游环境容量、年适宜旅游环境容量的表达式 | 第35页 |
·不同类型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评价数据的量测 | 第35-39页 |
4 旅游环境容量的定量评价模型的应用 | 第39-50页 |
·旅游环境容量的定量评价模型在湖泊水库类旅游区的应用 | 第39-42页 |
·旅游环境容量的定量评价模型在山岳类旅游区的应用 | 第42-44页 |
·旅游环境容量的定量评价模型在城市公园和主题公园类旅游区的应用 | 第44-46页 |
·旅游环境容量的定量评价模型在古迹和寺庙类旅游区的应用 | 第46-48页 |
·旅游环境容量的定量评价模型在海滩类旅游区的应用 | 第48-50页 |
5 案例研究——薄山湖风景区和云梦山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 第50-62页 |
·薄山湖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 第50-54页 |
·云梦山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 第54-58页 |
·薄山湖风景区和云梦山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控 | 第59-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