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民收入状况简析 | 第10-24页 |
(一) 农民收入结构和增长变化的考察 | 第10-18页 |
1.农民收入的基本构成状况 | 第10-11页 |
2.农民收入结构和增长的变化 | 第11-13页 |
3.农民收入不平衡性的地区特征 | 第13-16页 |
4.农民增收的关键是解决农民的非农就业 | 第16-18页 |
(二)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民收入的历史演进 | 第18-24页 |
1.1978-1985年农民收入高速增长阶段 | 第18-19页 |
2.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农民收入的徘徊增长阶段 | 第19-21页 |
3.1997年后是农民收入的缓慢增长阶段 | 第21-24页 |
二、农民增收困难是农业内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 | 第24-30页 |
(一) 农业本身的特点和发展现状是农民增收困难的内在因素 | 第24-25页 |
1.农业的弱质性是农民增收难的客体因素 | 第24页 |
2.农民科技素质低是农民增收难的主体因素 | 第24-25页 |
3.农民收入来源结构不合理是增收难的结构因素 | 第25页 |
(二) 农业外部环境是阻碍农民增收的外在因素 | 第25-30页 |
1.我国现行的体制对农民增收的制约 | 第25-27页 |
2.部分宏观农业政策延缓了农民增收的进程 | 第27-30页 |
三、从农业内外部寻求解决途径实现农民增收 | 第30-37页 |
(一) 从农业各项制度的角度寻找增收途径 | 第30-33页 |
1.创新农地制度使土地灵活流转是增收的基础 | 第30页 |
2.进行农村经营体制和税费改革是增收的关键 | 第30-32页 |
3.实施农民户籍制度创新是增收的重要环节 | 第32页 |
4.拓新农业投融资制度是增收的必然要求 | 第32-33页 |
(二) 从农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素质提高的角度寻找增收途径 | 第33-34页 |
1.鼓励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让农民进城就业 | 第33页 |
2.加强技能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 | 第33页 |
3.加强村镇基层组织建设选好农民致富带头人 | 第33-34页 |
(三) 从农村的城镇化和产业化的角度寻找增收途径 | 第34-35页 |
1.加快城市化进程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 | 第34页 |
2.加快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 第34-35页 |
3.发展乡镇企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 第35页 |
(四) 从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的角度寻找增收途径 | 第35-37页 |
1.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 | 第35-36页 |
2.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搞活农产品流通 | 第36页 |
3.突出抓好优质特色农产品积极发展创汇农业 | 第36页 |
4.创新农产品经营管理体制培育农民市场意识 | 第36-37页 |
结束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