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国内外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0页 |
·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分类 | 第10-12页 |
·显微复合铜合金 | 第10-11页 |
·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 | 第11-12页 |
·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 | 第12页 |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2-18页 |
·反应铸造工艺 | 第13-15页 |
·气-液反应生成法 | 第13-14页 |
·固-液反应法 | 第14-15页 |
·加盐反应法 | 第15页 |
·反应合成工艺 | 第15-17页 |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SHS) | 第15-16页 |
·放热弥散法(XD) | 第16页 |
·机械合金化(MA) | 第16-17页 |
·反应喷射沉积工艺 | 第17-18页 |
·研究对象、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9页 |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 第20-21页 |
·预期的研究成果 | 第20页 |
·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SHS合成(TiB_2+Al_2O_3)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母料 | 第21-35页 |
·自蔓延高温合成工艺的基本理论 | 第21-24页 |
·实验原料粉末 | 第24-26页 |
·试验设备 | 第26-27页 |
·试验过程分析与讨论 | 第27-28页 |
·(TiB_2-Al_2O_3)/Cu母料的合成过程 | 第27页 |
·化学反应机理 | 第27-28页 |
·稀释剂对合成过程的影响 | 第28-33页 |
·对燃烧合成参数的影响 | 第28-29页 |
·对化学相组成的影响 | 第29-30页 |
·对燃烧料颗粒形貌的影响 | 第30-33页 |
·母料粉末的制备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TiB_2+Al_2O_3)陶瓷含量对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35-52页 |
·有关热压烧结的基本理论 | 第35-37页 |
·烧结传质机理 | 第35-36页 |
·烧结的三个阶段 | 第36-37页 |
·实验方法及过程 | 第37-38页 |
·常规物理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 第38-47页 |
·材料密度的测定与分析 | 第38-39页 |
·常温电阻的测定与分析 | 第39-40页 |
·常温热导率的测定与分析 | 第40-42页 |
·抗拉伸强度的测试与分析 | 第42-44页 |
·硬度和软化温度测定与分析 | 第44-45页 |
·耐磨损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45-47页 |
·铜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分析 | 第47-51页 |
·金相显微镜分析 | 第47-49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TiB_2+Al_2O_3)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优化 | 第52-62页 |
·实验方法及过程 | 第52-53页 |
·常规物理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 第53-57页 |
·显微结构分析 | 第57-61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57-58页 |
·金相显微镜分析 | 第58-59页 |
·透射电镜分析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