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导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相关概念 | 第10-12页 |
三、城市管理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四、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历程 | 第15-19页 |
第一节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产生的背景 | 第15-16页 |
一、城市管理产生的必然性 | 第15页 |
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城市管理相关理论的发展 | 第16-19页 |
一、城市分权理论 | 第16-17页 |
二、“大城管”理论 | 第17-18页 |
三、数字网格化城市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国内外城市管理的经验 | 第19-27页 |
第一节 国内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经验 | 第19-22页 |
一、北京市“崇文”模式的经验 | 第19-20页 |
二、上海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经验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国外城市管理的经验 | 第22-27页 |
一、美国城市管理强调公众参与 | 第23-24页 |
二、新加坡城市管理注重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 第24-25页 |
三、韩国城市管理实行人性化管理加业者自律 | 第25-27页 |
第三章 AY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现状 | 第27-36页 |
第一节 AY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 | 第27-30页 |
一、AY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概况 | 第27页 |
二、AY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设置 | 第27-30页 |
第二节 AY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范围与权限 | 第30-32页 |
一、AY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法律依据 | 第30-31页 |
二、AY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职责权限 | 第31页 |
三、AY市城市管理的综合执法范围 | 第31-32页 |
第三节 AY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模式 | 第32-34页 |
一、AY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市、区共管模式 | 第32-33页 |
二、AY市城市管理的执法方式 | 第33-34页 |
第四节 AY市城市管理的成果 | 第34-36页 |
一、城市管理观念得到创新,城市管理水平整体得到提高 | 第34页 |
二、初步解决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 | 第34-35页 |
三、依托网络通信技术建起了数字化平台 | 第35-36页 |
第四章 AY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6-51页 |
第一节 AY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存在的问题 | 第36-42页 |
一、综合执法中存在暴力冲突 | 第36-38页 |
二、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程度低 | 第38-40页 |
三、执法队伍编制混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 第40-42页 |
第二节 AY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2-51页 |
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存在“执法”与“管理”的认识误区 | 第42-44页 |
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过程存在缺陷 | 第44-46页 |
三、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 第46-47页 |
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面临“以人为本”的执法建设困境 | 第47-51页 |
第五章 改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对策建议——以AY市城市管理为例 | 第51-57页 |
第一节 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手段 | 第51-52页 |
一、城市管理以教育为主,增强公众的城市责任感 | 第51页 |
二、建立商户诚信档案,经营行为纳入诚信体系建设 | 第51-52页 |
三、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引导摊贩到固定地点从事经营活动 | 第52页 |
第二节 规范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 | 第52-54页 |
一、规范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人事管理体系 | 第52-53页 |
二、强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及心理素质 | 第53页 |
三、加强公众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的监督 | 第53-54页 |
第三节 改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环境 | 第54-55页 |
一、营造良好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舆论氛围 | 第54页 |
二、完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 第54-55页 |
第四节 “以人为本”妥善处理执法活动中的各方利益 | 第55-57页 |
一、对外来进城从事农产品经营农民 | 第55页 |
二、对困难下岗失业及外来经营谋生人员 | 第55页 |
三、对少数民族经营者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