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课题背景 | 第8-9页 |
·关于国内外同类系统的调查 | 第9-13页 |
·SeeLink NMS 研发工作简述 | 第13-14页 |
·任务与目标 | 第13-14页 |
·本文完成的工作 | 第14页 |
·本课题的特色 | 第14-16页 |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基于SNMP 的网络管理 | 第17-29页 |
·网络管理功能域 | 第17-18页 |
·SNMP 协议 | 第18-26页 |
·SNMP 组织模型 | 第19-20页 |
·SNMP 操作处理和通信报文传输 | 第20-22页 |
·SNMP 协议的发展(SNMP V2 协议和SNMP V3 协议) | 第22-24页 |
·管理信息库MIB | 第24-26页 |
·ARP 协议 | 第26-27页 |
·SNMP++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现有网络拓扑发现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 第29-36页 |
·常用的拓扑发现方法及其分析 | 第29-35页 |
·基于DNS 协议的拓扑发现 | 第29-30页 |
·基于ICMP 协议的拓扑发现 | 第30-31页 |
·基于SNMP 协议的拓扑发现 | 第31-33页 |
·基于ARP 协议的拓扑发现 | 第33页 |
·基于OSPF 路由协议的拓扑发现 | 第33-34页 |
·其它 | 第34-35页 |
·网络拓扑发现方法的比较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SeeLink NMS 网络拓扑发现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36-57页 |
·传统基于SNMP 的网络拓扑发现方法 | 第36-40页 |
·方法及改进 | 第36-38页 |
·数据结构与实现步骤 | 第38-40页 |
·设备探测拓扑发现方法 | 第40-5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40-42页 |
·问题的分析 | 第42-46页 |
·问题的解决(设备探测拓扑发现方法的提出) | 第46-51页 |
·子网内拓扑发现 | 第51-56页 |
·确定子网内网络设备的状态 | 第51-55页 |
·确定子网内网络设备的类型 | 第55-56页 |
·确定子网内网络设备的网络接口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SeeLink NMS 网络拓扑图生成与布局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57-64页 |
·网络拓扑图布局算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57-58页 |
·SeeLink NMS 网络拓扑图布局模块的设计 | 第58-62页 |
·SeeLink NMS 网络拓扑图布局模块算法的选取 | 第58-61页 |
·SeeLink 网络拓扑布局模块算法的改进 | 第61-62页 |
·运行实例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SeeLink NMS 网络流量监测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64-75页 |
·网络流量监测与网络管理 | 第64-65页 |
·网络流量监测的定义 | 第64页 |
·网络流量监测的作用 | 第64-65页 |
·网络流量获取的设计与实现 | 第65-71页 |
·网络流量监测方法 | 第65-66页 |
·MIB 中的网络流量数据 | 第66-71页 |
·流量数据到流量的转换 | 第71页 |
·网络流量在性能管理中的应用 | 第71-74页 |
·性能参数的计算 | 第71-73页 |
·性能参数的意义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七章 SeeLink NMS 故障检测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75-89页 |
·引言 | 第75-76页 |
·SNMP Trap | 第76-78页 |
·SNMP Trap 机制 | 第76页 |
·SNMP Trap 报文 | 第76-78页 |
·基于SNMP Trap 被动故障检测的设计与实现 | 第78-86页 |
·网络设备的SNMP Trap 功能启动 | 第78-82页 |
·Trap 报文接收与解析的实现 | 第82-86页 |
·主动故障检测的设计与实现 | 第86-88页 |
·主动轮询(Polling) | 第86页 |
·交换机的端口状态检测 | 第86-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八章 SeeLink NMS 的测试与运行 | 第89-99页 |
·测试目标 | 第89页 |
·测试环境 | 第89-91页 |
·运行实例 | 第91-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9-102页 |
·总结 | 第99-100页 |
·展望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5页 |
学位攻读期间公开发表或被录用的文章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详细摘要 | 第107-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