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企业成员企业之间的契约与激励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CT | 第6-8页 |
导言 | 第8-10页 |
一、虚拟企业的定义及相关研究 | 第10-17页 |
(一) 虚拟企业的定义 | 第10-12页 |
(二) 虚拟企业相关研究成果 | 第12-17页 |
二、虚拟企业的契约特征 | 第17-23页 |
(一) 虚拟企业的组织特征与市场特征 | 第17-19页 |
(二) 虚拟企业组织结构框架 | 第19页 |
(三) 虚拟企业的契约特征 | 第19-23页 |
三、虚拟企业核心厂商与外围厂商之间的契约模型 | 第23-26页 |
(一) 基本模型 | 第23-25页 |
(二) 模型的不足以及扩展空间 | 第25-26页 |
四、基本模型的扩展 | 第26-36页 |
(一) 契约中的信息不对称与专用性资产投资 | 第26-27页 |
(二) 模型的假设条件 | 第27-30页 |
(三) 模型的建立 | 第30-31页 |
(四) 模型分析及其结论 | 第31-36页 |
五、虚拟企业组建的基本技术以及对契约的影响 | 第36-46页 |
(一) 灵捷制造技术在北美部分制造业的应用 | 第36-39页 |
(二) 电子、机械行业的模块化生产方式的采用 | 第39-41页 |
(三) 大规模定制模式的采用 | 第41-44页 |
(四) 信息传递系统在虚拟企业组建中的应用 | 第44-46页 |
结束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