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痔软膏促进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引言 | 第1-14页 |
临床研究 | 第14-25页 |
一、一般资料 | 第14-17页 |
(一)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4-15页 |
(二) 纳入标准 | 第15页 |
(三) 排除标准 | 第15-16页 |
(四) 一般资料 | 第16-17页 |
二、药物制备及治疗方法 | 第17-18页 |
(一) 药物制备 | 第17-18页 |
(二) 治疗方法 | 第18页 |
三、观测指标 | 第18页 |
(一) 一般观察 | 第18页 |
(二) 安全性指标 | 第18页 |
(三) 疗效性观察 | 第18页 |
四、疗效评定标准 | 第18-20页 |
(一) 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标准 | 第18-19页 |
(二) 临床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 第19-20页 |
(三) 统计学方法 | 第20页 |
五、治疗结果及分析 | 第20-25页 |
(一) 总体疗效观察结果及分析 | 第20页 |
(二) 症状积分比较及分析 | 第20页 |
(三) 症状、体征疗效比较及分析 | 第20-24页 |
(四) 安全性观察 | 第24-25页 |
讨论 | 第25-37页 |
一、中医对创面修复的认识 | 第25-27页 |
(一) 病因病机 | 第25页 |
(二) 关于治法 | 第25-26页 |
(三) 治疗 | 第26-27页 |
二、现代医学对创伤修复的认识[8] | 第27-29页 |
(一) 发病原因 | 第27页 |
(二) 创面修复机理 | 第27-29页 |
(三) 有关治疗 | 第29页 |
三、克痔软膏药物来源及药理研究 | 第29-33页 |
(一) 药物来源 | 第29-31页 |
(二) 组方依据 | 第31-33页 |
四、现代药理研究 | 第33-37页 |
(一) 抗炎抑菌作用 | 第33-34页 |
(二) 止血作用 | 第34页 |
(三) 解热镇痛作用 | 第34页 |
(四) 活血化瘀消肿作用 | 第34-35页 |
(五) 促进创面愈合作用 | 第35页 |
(六) 总结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综述 | 第40-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