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论文--水文分析与计算论文

黄河流域天然年径流变化特性分析及其预测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31页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6-18页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8-22页
     ·随机过程分析方法第18-19页
     ·小波分析方法第19-20页
     ·神经网络分析、预测方法第20-21页
     ·发展趋势第21-22页
   ·研究的主要范围、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2-23页
     ·主要范围、内容第22-23页
     ·主要技术路线第23页
   ·黄河流域自然概况第23-31页
     ·地理位置第23页
     ·地形地貌第23-24页
     ·土壤与植被第24页
     ·气候特征第24-25页
     ·水系第25-26页
     ·水文地质第26页
     ·经济社会现状第26-31页
第2章 基于小波的黄河流域天然年径流变化特性分析第31-53页
   ·引言第31-33页
   ·小波分析方法第33-35页
     ·小波变换第33-34页
     ·小波方差第34-35页
   ·黄河上游天然年径流长期变化特性分析第35-41页
     ·基本资料第35页
     ·年径流时间序列的小波变换第35-36页
     ·年径流距平系列的时频分析第36-40页
     ·年径流变化的主周期分析第40-41页
   ·黄河中下游天然年径流长期变化特性分析第41-44页
     ·基本资料第41页
     ·年径流距平系列的时频分析第41-44页
     ·年径流变化的主周期分析第44页
   ·基于实测资料的黄河天然年径流变化特性分析第44-47页
     ·基本资料第44-45页
     ·兰州、龙门和利津三站年径流小波变换的模平方时频特性分析第45-47页
     ·兰州、龙门和利津三站年径流变化的主要周期分析第47页
   ·基于实测资料的黄河主要支流天然年径流变化特性分析第47-50页
     ·基本资料第47-48页
     ·北洛河、汾河和渭河三站年径流小波变换的模平方时频特性分析第48-49页
     ·北洛河、汾河和渭河年径流变化的主要周期分析第49-50页
   ·小结第50-53页
第3章 多尺度下黄河流域天然年径流时序的相关性分析第53-71页
   ·引言第53-55页
   ·分析方法第55-57页
     ·时间序列的自相关系数第55-56页
     ·时间序列的互相关系数第56页
     ·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第56-57页
   ·黄河上游与中下游天然年径流时序长期变化相关性分析第57-60页
     ·基本资料第57页
     ·黄河上游与中下游原始序列自相关性分析第57-58页
     ·黄河上游与中下游原始序列间的互相关分析第58页
     ·黄河上游与中下游年径流长期变化时序间多尺度互相关性分析第58-60页
   ·基于实测资料的黄河天然年径流时序相关性分析第60-63页
     ·基本资料第60页
     ·黄河上、中和下游天然年径流原始序列自相关性分析第60-61页
     ·黄河上、中和下游天然年径流原始序列间互相关分析第61页
     ·黄河上、中和下游天然年径流时序间多尺度互相关性分析第61-63页
   ·黄河主要支流天然年径流时序相关性分析第63-65页
     ·黄河主要支流年径流原始序列自相关性分析第63-64页
     ·黄河主要支流年径流原始序列间互相关性分析第64-65页
   ·多尺度下黄河与其主要支流年径流时序间相关性分析第65-68页
     ·黄河陕县站与黄河主要支流天然年径流原始序列间互相关分析第65页
     ·多尺度下黄河陕县站与渭河天然年径流时序间互相关分析第65-67页
     ·多尺度下黄河陕县站与汾河天然年径流时序间互相关分析第67-68页
     ·多尺度下黄河陕县站与北洛河天然年径流时序间互相关分析第68页
   ·小结第68-71页
第4章 基于MARKOV过程的黄河天然年径流长期丰枯状态变化特性分析第71-82页
   ·引言第71-72页
   ·MARKOV理论概述第72-74页
   ·年径流丰枯状态分级标准第74页
   ·黄河上游天然年径流长期丰枯状态变化特性分析第74-77页
     ·基本资料第74-75页
     ·年径流丰枯状态变化的Markov过程分析第75-77页
   ·黄河中下游天然年径流长期丰枯状态变化特性分析第77-80页
     ·基本资料第77页
     ·年径流丰枯状态变化的Markov过程分析第77-80页
   ·小结第80-82页
第5章 黄河天然年径流连续枯水年变化特性分析第82-100页
   ·引言第82-84页
   ·分析方法第84-87页
     ·干旱(负轮长)的变化特征第84-85页
     ·严重干旱出现概率的统计第85-87页
   ·黄河上游连续枯水年变化特性分析第87-92页
     ·连续枯水年变化特征第87-90页
     ·一定时期内负轮长重现期的估计第90-92页
   ·黄河中下游连续枯水年变化特性分析第92-97页
     ·连续枯水年变化特征第92-94页
     ·一定时期内负轮长重现期的估计第94-97页
   ·小结第97-100页
第6章 多尺度下黄河流域天然年径流突变特性分析第100-110页
   ·引言第100-101页
   ·分析方法第101-102页
     ·李氏指数(Lipschitz exponent)第101页
     ·多尺度下小波系数极大值与李氏指数间的关系第101-102页
   ·黄河上游和中下游天然年径流长期变化突变特性分析第102-105页
     ·基本资料第102页
     ·黄河上游天然年径流长期变化突变特性分析第102-104页
     ·黄河中下游天然年径流长期变化突变特性分析第104-105页
   ·基于实测资料的黄河主要支流其天然年径流突变特性分析第105-108页
     ·黄河主要支流渭河天然年径流突变特性分析第106页
     ·黄河主要支流汾河天然年径流突变特性分析第106-107页
     ·黄河主要支流北洛河天然年径流突变特性分析第107-108页
   ·小结第108-110页
第7章 太阳活动对黄河流域天然年径流变化影响的分析第110-129页
   ·引言第110-112页
   ·太阳黑子及其活动周期第112-113页
     ·太阳黑子活动11年周期第112-113页
     ·太阳黑子活动22年周期第113页
     ·太阳黑子活动80~90年周期第113页
   ·太阳黑子活动与黄河天然年径流时序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第113-117页
     ·分析方法第113页
     ·黑子活动与黄河上游年径流长期时序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第113-116页
     ·黑子活动与黄河中下游年径流长期时序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第116-117页
   ·太阳黑子活动与黄河主要支流年径流时序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第117-120页
     ·黑子活动与黄河主要支流天然年径流原始序列间互相关分析第117-118页
     ·多尺度下黑子活动与黄河主要支流年径流序列间互相关分析第118-120页
   ·太阳黑子活动11年周期对黄河天然年径流丰枯变化的影响第120-123页
     ·基本资料及黄河年径流丰枯划分标准第120-121页
     ·黑子活动11年周期与黄河上游年径流丰枯变化关系第121-122页
     ·黑子活动11年周期与黄河中下游年径流丰枯变化关系第122-123页
   ·太阳黑子活动磁周期对黄河天然年径流丰枯变化的影响第123-125页
     ·黑子活动磁周期对黄河上游年径流丰枯变化的影响第123-124页
     ·黑子活动磁周期对黄河中下游年径流丰枯变化的影响第124-125页
   ·太阳黑子活动对黄河天然年径流突变的影响第125-126页
   ·小结第126-129页
第8章 黄河年降雨—径流BP预测模型的应用研究第129-143页
   ·引言第129-130页
   ·多层前馈网络与经典BP算法第130-134页
     ·网络结构第130-131页
     ·经典BP算法第131-133页
     ·BP算法的限制和不足第133页
     ·BP算法的改进第133-134页
   ·基于改进BP算法的黄河年降雨~径流预测模型第134-136页
     ·基本资料第134页
     ·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构造第134-136页
   ·网络训练与计算结果分析第136-140页
     ·训练样本的选择第136页
     ·数据处理第136-137页
     ·网络训练第137-138页
     ·网络检验第138-139页
     ·神经网络模型与多元回归模型的比较第139-140页
   ·结论第140-143页
第9章 多尺度下黄河年径流AR(P)耦合预测模型的应用研究第143-151页
   ·引言第143-144页
   ·建模方法第144-147页
     ·AR(p)模型第144页
     ·多尺度分析第144-147页
   ·多尺度下年径流AR(P)耦合预测模型的建立第147-149页
     ·基本资料第147页
     ·模型的构造第147-148页
     ·模型的检验第148页
     ·拟建耦合模型与单一AR(p)模型的比较第148-149页
   ·结论第149-151页
第10章 黄河天然年径流未来50年变化趋势的预测第151-164页
   ·引言第151-153页
   ·预测分析方法第153-154页
     ·神经网络结构与其算法的实现第153页
     ·年径流距平丰枯状态时间序列差积曲线第153-154页
   ·黄河上游天然年径流时序中长期BP预测模型第154-156页
     ·基本资料第154页
     ·BP网络结构的输入层和数出层单元节点数的确定第154页
     ·网络隐层节点数的确定第154页
     ·网络训练与检验第154-156页
   ·黄河中下游天然年径流时序中长期BP预测模型第156-158页
     ·基本资料第156页
     ·BP网络结构中各层单元节点数的确定第156页
     ·网络训练与检验第156-158页
   ·黄河天然年径流未来50年变化趋势的分析第158-160页
   ·小结第160-164页
第11章 总结与展望第164-169页
   ·主要研究成果第164-167页
   ·展望第167-169页
声明第169-17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70-17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及获奖情况第171-172页
致谢第172-175页
附表:10—1(第10章)第175-180页
附表:10—2(第10章)第180-184页

论文共1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制度的若干完善
下一篇:话语的社会构建作用--集体认同在话语中的构建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