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机器人视觉标定及离线编程技术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致谢第9-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2页
 1.1 机器人技术的现状及研究热点第14-16页
  1.1.1 机器人技术的现状第14-15页
  1.1.2 研究热点第15-16页
 1.2 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概述第16-20页
  1.2.1 关于机器人离线编程技术第16-18页
  1.2.2 面向对象的机器人离线编程技术第18-19页
  1.2.3 基于微机的机器人离线编程技术第19-20页
 1.3 摄像机标定技术概述第20-27页
  1.3.1 传统的摄像机标定方法第20-23页
  1.3.2 摄像机自标定方法第23-26页
  1.3.3 摄像机标定方法小结第26-27页
 1.4 机器人视觉标定概述第27-30页
  1.4.1 关于手-眼及人-眼标定第28-29页
  1.4.2 两步标定法第29-30页
  1.4.3 一步标定法第30页
 1.5 本文主要工作第30-32页
 参考文献第32-42页
第二章 摄像机标定原理与成像模型第42-54页
 2.1 引言第42-43页
 2.2 透视变换与摄像机成像模型第43-51页
  2.2.1 理想的无透视畸变的成像模型第44-47页
  2.2.2 考虑透视畸变的成像模型第47-51页
 2.3 本章小结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第三章 摄像机自标定研究第54-64页
 3.1 引言第54-55页
 3.2 圆及其内接正六边形第55-58页
  3.2.1 透视投影模型第55-56页
  3.2.2 正六边形及其外接圆圆心的求取第56-58页
 3.3 摄像机自标定第58-60页
 3.4 标定试验第60-62页
  3.4.1 仿真试验第60页
  3.4.2 真实图像试验第60-62页
 3.5 结论第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第四章 基于模板的摄像机高精度标定研究第64-82页
 4.1 引言第64页
 4.2 摄像机模型第64-67页
  4.2.1 理想透视模型第65-66页
  4.2.2 实际成像模型第66-67页
 4.3 摄像机模型参数求解第67-71页
  4.3.1 线性求解摄像机内外参数的初值第67-69页
  4.3.2 非线性优化计算求精初值第69-70页
  4.3.3 求精摄像机内外部参数第70-71页
  4.3.4 标定步骤第71页
 4.4 标定实验第71-80页
  4.4.1 仿真实验第71-73页
  4.4.2 真实实验(一)第73-78页
  4.4.3 真实实验(二)第78-79页
  4.4.4 真实实验经验小结第79-80页
 4.5 结论第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第五章 机器人视觉系统标定研究第82-93页
 5.1 引言第82-83页
 5.2 机器人人-眼系统标定方案第83-84页
 5.3 两步法初步标定转换矩阵第84-86页
  5.3.1 求解方程AX=XB第85页
  5.3.2 求解方程 R_aR_x=R_xR_b第85-86页
  5.3.3 求解 T_x第86页
 5.4 求精转换矩阵第86-89页
  5.4.1 优化数学模型第86-87页
  5.4.2 计算优化模型的雅可比阵第87-89页
 5.5 标定试验第89-91页
  5.5.1 实验设备第89页
  5.5.2 精度检验第89-90页
  5.5.3 标定步骤第90页
  5.5.4 试验结果第90-91页
 5.6 结论第91页
 参考文献第91-93页
第六章 基于面向对象的机器人离线编程和图形仿真系统研究第93-103页
 6.1 引言第93-95页
  6.1.1 PUMA机器人系统作业特点第93-94页
  6.1.2 离线编程简介第94-95页
 6.2 离线编程系统结构及实现方法第95-97页
  6.2.1 系统结构第95-96页
  6.2.2 程序实现——面向对象方法第96-97页
 6.3 机器人建模及图形仿真第97-100页
  6.3.1 运动学建模第97-98页
  6.3.2 模型绘制第98-99页
  6.3.3 运动显示第99-100页
 6.4 机器人作业规划第100页
 6.5 结论第100-101页
 6.6 展望第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3页
第七章 机器人视觉反馈控制系统的实现第103-115页
 7.1 引言第103页
 7.2 系统构架第103-106页
  7.2.1 硬件组成第103-105页
  7.2.2 视觉反馈控制流程第105页
  7.2.3 反馈控制回环结构第105-106页
 7.3 椭圆识别第106-109页
 7.4 机器人视觉反馈控制实验第109-112页
  7.4.1 机器人视觉标定第109-110页
  7.4.2 目标定位及到达第110-112页
 7.5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5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15-124页
 附录一 公式(4.19)中梯度式(?)F(x_k)的计算第117-119页
 附录二 第5章中雅可比阵的推导第119-123页
 附录三 PUMA560机器人基本参数第123-124页
 附录四 攻博期间发表和录用的与本文相关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observer模式研究及实现
下一篇:问题导向式学习法(PBL)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