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1-14页 |
·工程应用领域的要求,一种无线局域网络概念的提出 | 第9-11页 |
·网络多址问题的解决方案 | 第11-12页 |
·频分复用(FDMA)的方案简述 | 第11页 |
·时分复用(TDMA)的方案简述 | 第11-12页 |
·本论文拟采用的方案简述 | 第12页 |
·无线网络的设备识别方案简述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工程项目实践 | 第14-44页 |
·工程项目来源,需求分析 | 第14-18页 |
·工程项目的来源 | 第14-16页 |
·工程项目的主要技术点分析 | 第16-18页 |
·工程项目的关键技术指标的确定 | 第18页 |
·工程项目的实施 | 第18-29页 |
·无线通信方案的设计 | 第18-27页 |
·无线通信信道的选择 | 第18-19页 |
·无线通信工作频率的选择 | 第19页 |
·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设计 | 第19-20页 |
·无线收发芯片的选择 | 第20-21页 |
·无线收发芯片nRF401 简介 | 第21-23页 |
·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设计 | 第23-24页 |
·通信电路部分的原理图设计 | 第24-25页 |
·通信电路部分的印制板图设计 | 第25-27页 |
·通信电路部分的元器件选择 | 第27页 |
·项目控制方案设计 | 第27-29页 |
·控制方案的MCU 选型 | 第27-28页 |
·控制方案的原理简述 | 第28-29页 |
·详细的工程项目设计 | 第29-40页 |
·硬件(原理图)设计 | 第29页 |
·软件设计 | 第29-40页 |
·本工程软件的总体构架 | 第29-30页 |
·本工程软件实现的功能简述 | 第30-32页 |
·本工程软件的数据格式说明 | 第32页 |
·本工程软件的子程序设计说明 | 第32-40页 |
·相关的理论支持 | 第40页 |
·工程项目的验收 | 第40-44页 |
·主要技术指标的测试结果 | 第40-43页 |
·工程项目的应用效果 | 第43-44页 |
第三章 本工程项目使用的无线电频率的信道分析 | 第44-47页 |
·理想状态通信距离的估计与实际测量结果的分析 | 第44页 |
·自由空间下电波传播的损耗模型和理论计算 | 第44页 |
·实际测量的空旷地通信距离 | 第44页 |
·室内环境下的信号的传播模型,室内传播距离的分析 | 第44-47页 |
第四章 对无线网络(局域网)的分析 | 第47-54页 |
·现有局域网的概述 | 第47-49页 |
·主要的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1 的介绍 | 第49-50页 |
·IEEE802.11 物理层的三种方案 | 第50-51页 |
·IEEE802.11 的载波侦听 | 第51页 |
·本项目的载波侦听分析 | 第51-54页 |
第五章 无线网络的 MAC 层接入方案,多址技术(CSMA 的策略)分析 | 第54-62页 |
·IEEE802.11 多址方案的分析 | 第54-56页 |
·IEEE802.11 的MAC 层的设计 | 第56-57页 |
·基于CSMA、CSMA(CD)技术的多址方案的分析 | 第57-62页 |
·CSMA 多址方案的分析 | 第57-59页 |
·CSMA/CD 多址方案的分析 | 第59-60页 |
·本工程的CSMA 的分析 | 第60-6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2-64页 |
·项目实施效果,对本工程设计中经验的总结 | 第62页 |
·本工程项目的扩展、完善,其它领域的应用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个人简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