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1-14页 |
1、虚 | 第9-10页 |
2、邪 | 第10-11页 |
3、瘀 | 第11页 |
4、劳逸失度 | 第11-12页 |
5、妇人易发本病的原因 | 第12-14页 |
二、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14-19页 |
1、软骨代谢异常 | 第14页 |
2、骨内压升高及酶对软骨基质的降解作用 | 第14-15页 |
3、生物化学的改变 | 第15页 |
4、营养的改变 | 第15-16页 |
5、损伤 | 第16-17页 |
6、软骨损伤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 | 第17页 |
7、老年肌肉萎缩,肌力减退,关节动力失衡,应力分布不均 | 第17页 |
8、绝经妇女雌激素水平与OA的关系 | 第17-19页 |
三、传统中医治疗 | 第19-21页 |
四、现代医学治疗 | 第21-24页 |
(一)、一般治疗 | 第21-22页 |
(二)、药物治疗 | 第22-23页 |
(三)、手术治疗 | 第23-24页 |
五、临床观察 | 第24-37页 |
(一)、观察对象 | 第24页 |
1、病例来源 | 第24页 |
2、病例入选标准 | 第24页 |
3、病例分组 | 第24页 |
(二)、病例入选及排除标准 | 第24-26页 |
1、西医标准 | 第24-25页 |
2、中医标准 | 第25-26页 |
3、入选标准 | 第26页 |
4、排除标准 | 第26页 |
5、脱落标准 | 第26页 |
(三)、方药 | 第26-29页 |
1、常用补肾活血中药: | 第26-27页 |
2、方义 | 第27页 |
3、药物作用: | 第27-29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9-35页 |
1、观察项目 | 第29-30页 |
2、观察方法 | 第30页 |
3、疗程 | 第30页 |
4、病情分级标准 | 第30页 |
5、综合疗效判断标准 | 第30-31页 |
6、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 第31页 |
7、统计方法 | 第31页 |
8、观察结果 | 第31-35页 |
(五)、典型病例 | 第35-37页 |
六、小结 | 第37-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