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8页 |
前言 | 第18-26页 |
第一章 肠道P-gp功能考察方法 | 第26-39页 |
1.体外方法 | 第26-36页 |
·扩散池法 | 第26-30页 |
·垂直型扩散系统 | 第26-28页 |
·水平型扩散系统 | 第28页 |
·其他 | 第28页 |
·Snapwell TM培养细胞扩散池 | 第28页 |
·微型标准电极型扩散池 | 第28页 |
·参数求法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 第28-30页 |
·翻转肠囊技术 | 第30-31页 |
·方法原理及操作 | 第30-31页 |
·实验模型的评价方法 | 第31页 |
·肠囊的完整性评价 | 第31页 |
·底物以及抑制剂的细胞毒性评价 | 第31页 |
·细胞模型法 | 第31-34页 |
·Caco-2细胞模型 | 第31-33页 |
·MDCK细胞模型与LS-180V细胞模型 | 第33-34页 |
·单向肠灌流技术 | 第34-36页 |
·方法原理 | 第34-35页 |
·数据的处理方法 | 第35-36页 |
2.体内试验方法 | 第36-38页 |
·In situ试验方法 | 第36-37页 |
·In vivo试验方法 | 第37-38页 |
3.研究方法进展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二章 扩散池法考察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肠P-gp功能的影响 | 第39-73页 |
1.仪器与材料 | 第41-42页 |
2.实验方法 | 第42-49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42-44页 |
·若丹明123测定方法考察 | 第44页 |
·若丹明123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44页 |
·若丹明123精密度和回收率考察 | 第44页 |
·荧光黄测定方法考察 | 第44-45页 |
·荧光黄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44页 |
·荧光黄精密度和回收率考察 | 第44-45页 |
·方法考察结果 | 第45-47页 |
·若丹明123的考察结果 | 第45-46页 |
·标准曲线结果 | 第45页 |
·精密度和回收率结果 | 第45-46页 |
·荧光黄的考察结果 | 第46-47页 |
·标准曲线结果 | 第46页 |
·精密度和回收率结果 | 第46-47页 |
·扩散池用于P-gp功能考察的可行性验证 | 第47-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数据处理以及统计学分析 | 第48页 |
·扩散池法考察表面活性剂对若丹明123肠道转运的影响 | 第48-49页 |
·扩散池法考察表面活性剂对荧光黄肠道转运的影响 | 第49页 |
3.实验结果 | 第49-71页 |
·扩散池法用于P-gp功能考察的可行性验证结果 | 第49-52页 |
·回肠中Transcutol P对若丹明123转运的影响 | 第52-55页 |
·回肠中Gelucire44/14对若丹明123转运的影响 | 第55-58页 |
·Labrasol对若丹明123在转运的影响 | 第58-66页 |
·回肠中Labrasol对若丹明123转运的影响 | 第58-61页 |
·结肠中Labrasol对若丹明123转运的影响 | 第61-63页 |
·空肠中Labrasol对若丹明123转运的影响 | 第63-66页 |
·Labrasol对荧光黄转运的影响 | 第66-71页 |
·回肠中Labrasol对荧光黄转运的影响 | 第66-68页 |
·结肠中Labrasol对荧光黄转运的影响 | 第68-71页 |
4.小结 | 第71-73页 |
第三章 In Situ的方法考察回肠中Labrasol对若丹明123吸收的影响 | 第73-93页 |
1.试验方法 | 第73-77页 |
·血浆中若丹明123以及若丹明110测定方法的建立和评价 | 第73-75页 |
·色谱条件 | 第73页 |
·血浆样品的处理和测定 | 第73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73-74页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74-75页 |
·若丹明123标准曲线制备 | 第74页 |
·若丹明110标准曲线制备 | 第74-75页 |
·回收率考察 | 第75页 |
·精密度考察 | 第75页 |
·稳定性考察 | 第75页 |
·在体实验方法 | 第75-77页 |
·In situ法用于P-gp功能考察的可行性验证 | 第75-77页 |
·In situ试验方法 | 第76-77页 |
·药动学参数的计算以及统计学分析 | 第77页 |
·In situ法考察Labrsol对若丹明123肠道转运的影响 | 第77页 |
2.实验结果 | 第77-92页 |
·检测方法建立与评价结果 | 第77-83页 |
·色谱图 | 第77-78页 |
·标准曲线测定结果 | 第78页 |
·方法最低检测浓度 | 第78页 |
·回收率测定结果 | 第78-80页 |
·精密度结果 | 第80-81页 |
·稳定性考察结果 | 第81-83页 |
·In situ实验结果 | 第83-90页 |
·若丹明123以及若丹明110在回肠吸收的考察结果 | 第83-84页 |
·In situ法用于P-gp功能考察的可行性验证结果 | 第84-86页 |
·Labrasol(0.075%,V∶V)在回肠对若丹明123及若丹明110吸收的影响 | 第86-87页 |
·Labrasol(0.1%,V∶V)在回肠对若丹明123及若丹明110吸收的影响 | 第87-90页 |
·Labrasol对若丹明123与若丹明110体内吸收影响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 第90-92页 |
3.小结 | 第92-93页 |
第四章 回肠中Labrasol所致的小肠上皮细胞毒性的考察 | 第93-100页 |
1.溶液的配制 | 第93-94页 |
2.实验方法 | 第94-96页 |
·扩散池法 | 第94-95页 |
·总蛋白量、ALP测定的实验原理及方法 | 第95-96页 |
·总蛋白量的测定 | 第95-96页 |
·碱性磷酸酶的测定 | 第96页 |
3.实验结果 | 第96-99页 |
·总蛋白的释放量结果 | 第96-97页 |
·碱性磷酸酶的释放量结果 | 第97-99页 |
4.细胞毒性部分小结 | 第99-100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00-106页 |
综述 | 第106-114页 |
P-糖蛋白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第106-114页 |
中英文术语对照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3页 |
声明 | 第123-124页 |
研究经历 | 第124-125页 |
致谢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