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第1-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8-24页 |
2.1 研究历史和背景 | 第8页 |
2.2 半导体光催化的原理 | 第8-11页 |
2.3 反应机理 | 第11-14页 |
2.4 光催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14-20页 |
2.4.1 催化剂种类 | 第14页 |
2.4.2 催化剂用量 | 第14-15页 |
2.4.3 pH 值的影响 | 第15-16页 |
2.4.4 外加电子捕获剂 | 第16-17页 |
2.4.5 无机盐 | 第17页 |
2.4.6 表面活性剂 | 第17-18页 |
2.4.7 染料结构 | 第18-19页 |
2.4.8 反应温度 | 第19-20页 |
2.5 染料结构破坏路径 | 第20-22页 |
2.5.1 一般情况 | 第20页 |
2.5.2 N-脱烷基降解 | 第20-22页 |
2.5.3 可见光照射下的分解机理 | 第22页 |
2.6 本文工作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24-32页 |
3.1 仪器及试剂 | 第24-25页 |
3.2 光催化反应的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3.2.1 悬浊法 | 第25-26页 |
3.2.2 电子捕获剂的影响实验 | 第26页 |
3.2.3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实验 | 第26页 |
3.2.4 干混法 | 第26页 |
3.2.5 糊状混合法 | 第26-27页 |
3.3 分析方法 | 第27-32页 |
3.3.1 颜料降解程度跟踪 | 第27页 |
3.3.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检测(Jones 亚甲基蓝测定法) | 第27-29页 |
3.3.3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检测(JIS 亚甲基蓝法) | 第29-30页 |
3.3.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 的检测 | 第30-32页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2-56页 |
4.1 悬浊法颜料单一组分的光催化氧化 | 第32-35页 |
4.1.1 TiO_2浓度对降解的影响 | 第32-33页 |
4.1.2 颜料浓度对降解的影响 | 第33-34页 |
4.1.3 pH 值的影响实验 | 第34-35页 |
4.1.4 紫外光强度对降解的影响 | 第35页 |
4.2 悬浊法复合体系光催化氧化 | 第35-55页 |
4.2.1 外加电子捕获剂对降解的影响 | 第35-39页 |
4.2.1.1 (NH_4)_2S_2O_8的加入对光催化降解的影响 | 第35-37页 |
4.2.1.2 H_2O_2对光催化降解的影响 | 第37-39页 |
4.2.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降解的影响 | 第39-42页 |
4.2.2.1 pH 值对降解的影响 | 第39-41页 |
4.2.2.2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降解速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4.2.3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R6B 降解的影响 | 第42-48页 |
4.2.3.1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R6B 降解的影响 | 第42-45页 |
4.2.3.2 pH 值对R6B 降解的影响 | 第45-47页 |
4.2.3.3 表面活性剂的碳链长度对R6B 降解速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4.2.4 OP-10 对降解速率的影响 | 第48-55页 |
4.2.4.1 OP-10 浓度对降解速率的影响 | 第49-52页 |
4.2.4.2 pH 对颜料降解的影响 | 第52-55页 |
4.3 干混法光催化氧化 | 第55页 |
4.4 糊状混合法光催化氧化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