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引 言 | 第1-20页 |
| ·课题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际国内研究状况和进展 | 第11-18页 |
| ·自适应有限元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误差估计 | 第13-14页 |
| ·自适应策略 | 第14页 |
| ·网格自动剖分和加密 | 第14-16页 |
| ·大坝有限元计算应力取值的研究 | 第16-17页 |
| ·自适应有限元的工程应用 | 第17-18页 |
| ·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 第2章 自适应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抽象算法 | 第20-38页 |
| ·网格的细化和劣化[76] | 第21-28页 |
| ·定义 | 第21-23页 |
| ·简单网格的细化算法 | 第23-25页 |
| ·简单网格的劣化算法 | 第25页 |
| ·细化和劣化网格时所进行的操作 | 第25-28页 |
| ·分层的网格体系 | 第28-30页 |
| ·自适应方法 | 第30-36页 |
| ·稳态问题的自适应方法 | 第31-32页 |
| ·网格细化策略 | 第32-34页 |
| ·网格劣化策略 | 第34-36页 |
| ·小结 | 第36-38页 |
| 第3章 有限元后验误差估计的理论和方法 | 第38-54页 |
| ·基于余量的后验误差估计 | 第38-42页 |
| ·显式法 | 第39页 |
| ·隐式法 | 第39-41页 |
| ·基于本构关系的误差估计 | 第41-42页 |
| ·余量方法的适用性 | 第42页 |
| ·基于后处理的后验误差估计 | 第42-50页 |
| ·Zienkiewicz-Zhu 方法(简称 ZZ 方法) | 第42-45页 |
| ·ZZ 方法的数学基础 | 第45页 |
| ·ZZ 方法在工程应用中的扩展 | 第45-47页 |
| ·ZZ 方法用于 h-p-型自适应过程 | 第47-48页 |
| ·光滑应变 | 第48页 |
| ·对构造光滑应力方法的改进 | 第48-50页 |
| ·对各向异性网格的支持 | 第50页 |
| ·基于超收敛理论的光滑应力 | 第50-52页 |
| ·处理数值不稳定性 | 第52-53页 |
| ·后验误差估计质量的评价 | 第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第4章 自适应有限元的网格自动生成方法 | 第54-70页 |
| ·网格生成的一般方法 | 第54-56页 |
| ·常用的二维域网格生成技术[1,2,10] | 第56-59页 |
| ·映射法 | 第56页 |
| ·几何分解法 | 第56-57页 |
| ·填充法 | 第57页 |
| ·Delaunay 三角划分法 | 第57页 |
| ·切割法 | 第57页 |
| ·前沿法 | 第57-58页 |
| ·改进四叉树法 | 第58页 |
| ·位移法 | 第58-59页 |
| ·三维域六面体网格生成技术[9] | 第59-62页 |
| ·映射单元法 | 第59页 |
| ·基于栅格法 | 第59-60页 |
| ·几何变换法 | 第60-61页 |
| ·改进八叉树法 | 第61-62页 |
| ·单元转换法 | 第62页 |
| ·基于四叉树的平面有限元网格自动生成[17,67] | 第62-69页 |
| ·主要数据结构 | 第63-64页 |
| ·四叉树法简介 | 第64-65页 |
| ·形成原始边界单元 | 第65-66页 |
| ·边界单元的优化、调整 | 第66-67页 |
| ·非均匀网格的形成-单元凝聚 | 第67-68页 |
| ·四叉树网格数据提取算法 | 第68-69页 |
| ·小结 | 第69-70页 |
| 第5章 基于自适应有限元的大坝应力取值研究 | 第70-79页 |
| ·大坝有限元应力控制标准研究 | 第70-71页 |
| ·高级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sc Marc | 第71-73页 |
| ·Msc.Marc/Mentat 模块 | 第71页 |
| ·Msc.Marc 模块 | 第71-73页 |
| ·Msc.Marc/Hexmesh 模块 | 第73页 |
| ·基于自适应有限元的大坝应力取值研究 | 第73-76页 |
| ·小结 | 第76-79页 |
| 第6章 自适应有限元的工程应用 | 第79-91页 |
| ·自适应有限元结合弧长法求解极限荷载 | 第79-88页 |
| ·弧长法 | 第79-84页 |
| ·算例 | 第84-88页 |
| ·线弹性条件下的优化网格 | 第88-89页 |
| ·小结 | 第89-91页 |
| 第7章 小湾双曲拱坝平面有限元分析 | 第91-119页 |
| ·概述 | 第91-92页 |
| ·计算条件 | 第92-95页 |
| ·计算模拟 | 第92页 |
| ·计算网格 | 第92-94页 |
| ·屈服准则 | 第94页 |
| ·材料参数 | 第94-95页 |
| ·施加荷载 | 第95页 |
| ·自然状况下弹塑性超载分析 | 第95-100页 |
| ·坝体位移 | 第95-97页 |
| ·坝体应力 | 第97页 |
| ·坝基岩体应力及稳定分析 | 第97-100页 |
| ·传力洞加固方案及其他 | 第100-105页 |
| ·坝体位移 | 第100-101页 |
| ·坝体应力 | 第101页 |
| ·坝基岩体应力与稳定分析 | 第101-103页 |
| ·其他方案计算 | 第103-104页 |
| ·弹塑性超载计算结论 | 第104-105页 |
| ·线弹性条件下加固方案比较分析 | 第105-112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106-109页 |
| ·结论 | 第109-111页 |
| ·加固处理建议 | 第111-112页 |
| ·结构破坏模拟 | 第112-117页 |
| ·小结 | 第117-119页 |
| 第8章 结 论 | 第119-1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1-129页 |
| 致谢、声明 | 第129-131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