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梣论文

氮磷营养及氮形态对水曲柳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机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目录第9-13页
第1章 前言第13-28页
   ·氮磷营养研究的历史第13-14页
   ·氮磷营养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第14-21页
     ·氮磷养分对植物形态的影响第14-15页
     ·氮磷养分水平与植物体内养分含量第15页
     ·养分有效性与植物碳分配第15-16页
     ·氮素营养与光合作用第16-18页
     ·光合作用的N利用效率第18-19页
     ·磷素对植物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第19-21页
   ·养分胁迫环境下植物的碳氮平衡第21-22页
   ·氮素形态与植物生长第22-26页
     ·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和同化第22-23页
     ·氮素形态对树木生长的影响第23-24页
     ·植物对不同氮素形态的喜好第24页
     ·铵或硝酸根对其它离子吸收的影响第24-25页
     ·不同形态氮素对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第25-26页
   ·水曲柳研究现状及不足之处第26-27页
   ·问题的提出第27页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27-28页
第2章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第28-33页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第28-29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9-30页
   ·试验设计第30-33页
     ·试验材料和营养液组成第30页
     ·苗木管理和生长环境第30-31页
     ·植株收获第31页
     ·主要指标测定方法第31-32页
     ·数据处理第32-33页
第3章 氮、磷营养及不同氮形态处理下水曲柳幼苗体内养分状况第33-56页
   ·材料与方法第33-34页
     ·试验方法第33-34页
     ·数据处理第34页
   ·结果与分析第34-53页
     ·水曲柳幼苗根系养分浓度第34-40页
     ·水曲柳幼苗茎中养分浓度第40-45页
     ·水曲柳幼苗叶片养分浓度第45-50页
     ·N处理下水曲柳根、茎、叶中N的分配第50-52页
     ·N处理下根系N浓度与叶片N浓度关系第52-53页
   ·讨论第53-55页
     ·氮磷养分供应与植物体内养分含量第53页
     ·叶片与根系间的N浓度关系第53-54页
     ·不同N素形态与植物养分吸收第54-55页
   ·初步结论第55-56页
第4章 氮磷营养胁迫对水曲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第56-74页
   ·材料与方法第56-57页
   ·结果与分析第57-72页
     ·各处理下叶绿素的生物合成速率与活性变化第57-59页
     ·水曲柳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第59-61页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第61-66页
     ·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第66-67页
     ·Rubisco初始活性和总活性变化第67-70页
     ·根系吸收面积变化情况第70-72页
   ·讨论第72-73页
     ·ALA合成与PBG和叶绿素合成的关系第72页
     ·养分供应与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第72页
     ·供氮浓度与Rubisco第72-73页
   ·初步结论第73-74页
第5章 水曲柳幼苗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反应第74-83页
   ·材料与方法第74-75页
   ·结果与分析第75-81页
     ·水曲柳叶片光合速率变化第75-78页
     ·氮处理下叶片N浓度与光合作用关系第78-79页
     ·不同处理下水曲柳幼苗叶绿素荧光第79-81页
   ·讨论第81-82页
     ·氮处理下光合作用第81页
     ·磷处理下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第81-82页
   ·初步结论第82-83页
第6章 氮磷营养处理下水曲柳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变化第83-91页
   ·材料与方法第83页
   ·结果与分析第83-88页
     ·氮、磷以及氮形态处理下水曲柳苗木苗高和地径生长第83-86页
     ·水曲柳生物量积累第86-87页
     ·各处理下水曲柳幼苗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第87-88页
   ·讨论第88-89页
     ·养分对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第88-89页
     ·N形态与植物生长第89页
   ·初步结论第89-91页
第7章 水曲柳苗木养分吸收利用和生物量季节性变化第91-102页
   ·材料与方法第91-92页
     ·植物材料与培养第91-92页
     ·分析方法第92页
   ·结果与分析第92-99页
     ·不同处理下水曲柳苗木对N、P的净吸收效率第92-95页
     ·不同处理下水曲柳苗木对N、P的利用效率第95-96页
     ·氮处理、磷处理及氮素形态处理下苗木生长反应第96-98页
     ·不同季节水曲柳苗木生物量分配格局第98-99页
   ·讨论第99-101页
     ·水曲柳幼苗N和P的净吸收速率和利用效率第99-100页
     ·N素形态处理下水曲柳幼苗营养吸收、利用和生长的关系第100-101页
   ·初步结论第101-102页
第8章 结论与建议第102-105页
   ·主要结论第102-104页
   ·存在问题与建议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7页
附录第117-118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第118-119页
致谢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交易中间件CICS的银行代收付费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乌拉尔甘草生活史型特征及生态机理